9月25日,2023浦江创新论坛——机器人创新科技论坛在闵行区“大零号湾”举行,该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和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为机器人交叉学科发展的创新路径助力,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贡献新智慧。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闵行区委常委、副区长赵亮等出席活动。
开幕式上,在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证下,“大零号湾”机器人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高校、园区、企业代表联合发起,首批成员单位10家,未来将做好区、校、企合作的桥梁,支撑“大零号湾”区域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创新创业工作。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主战场,经过多年深耕布局,区、校、企已在机器人领域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为进一步发挥“大零号湾”机器人创新优势,创新联盟将放大机器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效应,积极打造紧密互动、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大零号湾”机器人产业集群凝聚力量。
经过多年深耕布局,闵行区集聚了医疗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等各类硬科技企业,正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此次论坛,既是前瞻技术、前沿学术的交流碰撞,更是未来产业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机器人成为闵行科技创新的“核爆点”、产业升级的“动力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闵行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与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及区域创新策源、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努力在发展闵行、服务上海、融入国际上取得更大成效。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陆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孟庆虎,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专家组组长赵杰围绕各自专业领域成果作报告。
“机器人‘无处不在’,机器人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前沿发展方向,已成为制造学科前沿研究热点,相关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变革已初现端倪,最终将通过无处不在的机器人,无处不在的传感,无处不在的智能,实现无处不在的制造。”丁汉院士介绍了机器人智能制造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刘宏院士主要从事空间机器人基础理论和灵巧操控技术研究,研制出我国首台空间机器人,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灵巧机械手系统和中国空间站问天舱机械臂系统。他介绍了国际空间机器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状况、中国空间机器人的研究进展、空间机器人的技术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
“通过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融合,攻克‘电磁眼’‘思维脑’等底层关键技术,打造出一条我国自主可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体系,成为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基准创立者和工业体系建立者,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前迈进。”陆军院士先后担任我国首型国产预警机、首型出口预警机总设计师,为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技术进步和装备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制度体系3个维度深刻剖析了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未来趋势。
孟庆虎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手术机器人上从无到有走向智能化道路经历,聚焦制造场景智能、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智慧医疗以及医疗手术机器人领域“卡脖子”问题进行科研攻关。他分析了智慧医疗技术积累不足和持续发展难的痛点,对GPT加持下的手术机器人如何破圈“普外科模式老路”进行展望。
赵杰教授认为,近10年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品性能、产业规模等多个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产业链存在诸多短板和产品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依然突出,如何实现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他围绕国际科技竞争和近年来行业发生的重要事件,介绍了我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当前的形势,并分析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此外,他对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国际竞争态势、产业竞争格局以及我国应处的地位进行了展望。
当天,3个分论坛同时举行,21位业内知名资深专家、青年科学家及头部企业代表就机器人前沿交叉科学、新形态机器人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技术产业合作3个领域作了相应专题报告,并分享了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