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1日,越城区正式启动首轮地方志编修工作。作为越城建区后的第一部志书,《越城区志》是全省三轮修志的开篇之作,也是全省三轮修志首个试点,将系统梳理记述全区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全景式反映越城发展变迁与地方特点,成为连结越城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基础性、标志性文献载体。
2022年8月11日,越城区组织召开《越城区志》全省三轮修志试点启动大会
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性修志事业兴起,但越城区因建区时间尚短、机构设置不全等原因,未曾涉足一轮、二轮修志工作。此次编修《越城区志》上限追溯至古越国时期或有资料可考,下限断于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整部志书排版字数约为40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记述范围以越城区现辖区域为界限,按照篇、章、节、目设置领属关系,设序言、凡例、图照、总述、大事记、正文、丛录、索引和后记。
在纲目设计中,全志既体现结构的科学性和完备度,如“名优特产”增设品牌建设与名牌产品,全面记述除老字号之外的知名品牌及其建设;又体现历史的完整性和贯通感,如“教育”篇设“古代教育”章,追本溯源,凸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源远流长和深厚积淀;还体现本土的差异性和辨识度,如在“文化”篇设“黄酒文化”章、“越医文化”章,呈现绍兴黄酒、绍兴中医在文化特色领域对越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此外,设集成电路制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江南大寨上旺村等专记,起到特事特写、灵活处理的效果。
资料征集是《越城区志》编修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诸多史料素材或因体制更迭,业态流变,归向何处,无从下手;或因缺席缺失,部门调整,流失散佚,难以追溯。因此,越城区档案馆在整理自身馆藏和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向市档案馆拷贝了建区以来81个单位的历史档案,并借阅绍兴市历年统计资料、绍兴县政协志、水产志、环境保护志、工商行政管理志等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等,进一步扩大修志资源储备。
为了加快推动修志工作有序进行,越城区还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创新任务清单制度,详细梳理88个承编单位的任务清单,明晰各章节目编纂的内容和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规范外包服务机制,广泛吸收各行各业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搭建地方志编修合作平台,形成以官修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新型工作模式;三是探索镇街编纂先行,最先以镇街篇志稿编纂为切入口,挖掘辖区内各具特色的历史人文风貌,为其他门类编纂提供基础资料,如各镇街志稿中宗教场所、文保名胜、名人乡贤等节内容均能为其他门类作资料补充和支撑。目前,17个镇街、62个部门已形成资料长编800余万字和初稿稿件198余万字。
章学诚方志馆
“编修区志其实就是在梳理文脉、厘清家底。”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修志过程中,工作人员也搜寻出不少历史名人鲜为人知的史料。例如,在编修区志名人文化篇期间,深挖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的事迹及思想,依托章学诚方志馆的打造,收集相关著作研究30余部、学术论文近百篇,有效填补了区志编纂中章学诚方志学术思想的空白。
填补区志编纂中章学诚方志学术思想的空白
数字赋能下,如何促使地方志文化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的叩问,也是《越城区志》编修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在深耕各部类志稿修改提升的同时,越城区跳出志书数字化囿于电子光盘的传统,将利用现代化摄影摄像及3D成像等数字技术,把独具越城特色的民俗方言、旅游景点、非遗文化等内容制作数字影像、录制方言发音,同步嵌入志书之中,让《越城区志》成为一部可读可听可看的新时代志书。
历史承载千年文明,志书绵延一方文化。回溯本地历史重大事件、展示越城儿女精神风貌、系统记录越城沧桑巨变,将是《越城区志》编修者共同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