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暨阳街道永昌社区89岁的退休教师王月范离世,在生命的尽头,她捐献了遗体、双眼角膜和脑组织。而这一决定,正是她与丈夫秦积廪共同作出的。
当天,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上门办理最后的手续,并为家属颁发了荣誉证书。老人的遗体被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科学研究等。
据老人的孙子秦锋介绍,王月范生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一般患者从患病到死亡只有5到10年,而她却存活了30年,她的脑组织或许对医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王月范是一名高级退休教师,毕业于萧山湘湖师范学校,分配到浙江省教育厅工作,后面又到嵊州下乡教学。她的丈夫秦积廪是一名退伍军人,两人结婚后,王月范本来可以随军去南京,但她却心系着毕业班的孩子们,坚持带完毕业班才到南京与丈夫汇合。后来,夫妻俩在南京、西安等地生活了好几年,直到1976年,因工作调整才举家来到诸暨。之后,王月范一直在江东小学任教,丈夫则分配到了长运公司。
35年的时间里,王月范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秦积廪回忆,妻子工作认真努力,由于教学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先进,并作为代表参加教学比赛。退休以后,时常有孩子带着自己采摘的鲜花来看望她。她积极参加老年团体活动,发挥教育精神,无偿进行太极拳、太极剑等教学活动,丰富身边老人的业余生活。
秦积廪的床头摆满了他认为最珍贵的照片,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有王月范的身影。
谈起捐献遗体,秦积廪说,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他在部队待了26年,作为一名军人,早就看淡了生死。“既然当了兵,上了战场,生死就置之度外,身后事也没这么重要了。”当时,80岁的王月范选择夫唱妇随,捐献遗体,与丈夫“并肩作战”。
“印象很深刻,那天是2014年的冬至,儿子、儿媳都去乡下了。我们担心家里人不同意,所以趁他们都不在家,给市红十字会打了电话。”秦积廪说。一位老革命、一位老教师,就这样作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在夫妻俩的劝说下,家中的晚辈也尊重他们的选择。
“退休以后国家每个月给我发这么多钱,我总要为国家做点贡献。希望能对我们的医学事业有所帮助。”秦积廪说。他郑重地填写了《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并帮身体不适的妻子填了属于她的一份。
登记表上,秦积廪写道:捐献遗体有利于科学实验和教育,也能最好发挥余热,做一点对人民有意义的事。拿到属于两人的捐献号码牌以后,他担心自己忘记,还特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里记了下来。
生命有限,大爱无疆。自2009年,我市第一例捐献者出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联系红十字会表达捐献意愿。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成为器官遗体捐献的志愿者有5000余人,已成功实现器官捐献31例,遗体捐献37例,眼组织捐献41例,脑组织捐献1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