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秋、国庆假期还有十天,有一个细节已经提前透露了热度:部分热门线路火车票“秒光”,12306系统的访问量近日达到532亿次,相当于平均每秒钟有61.6万多人在刷票。 为此铁路部门提示旅客可以等待候补购票。而截至9月15日,国内热门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514%。
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就体现在最具体的数字里。今年上半年,旅游经济稳步进入“供需两旺,加速回暖”的向上通道。而暑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次达18.39亿,实现旅游收入1.21万亿元,多数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国庆假期接档延续热度,面对可能的“人挤人”场景,消费者如何做好选择?各地、各景区能不能稳稳接住流量?
对于热门、经典旅游目的地来说,大流量下的高品质、精细化服务将持续提升。针对游客量激增、预约参观“一票难求”等情况,还应优化预约管理、实施错峰调控,在时间、空间、产品上寻找增量。当下,旅游消费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点。行业分析显示,很多游客的旅行理由已经从某个城市转向具体到某个景点、街道,甚至一场音乐节、一次展览等等。多个重点旅游城市上线各类“新玩法”,从供给上有更丰富的可选项,这是精准分流、引流,打造深度游的好办法。
而对新兴的或者小众的景点和项目而言,这是逐步走向大众、从“冷门”向“热门”成长的好时机。“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景点”,网友们经常这样评价旅途中的新发现。一个颠覆以往的旅游路线、一场新鲜的活动、一款特色美食都可能吸引众多游客。据报道,假期前,小众目的地预订已经提前起量,有更多消费者愿意尝试新选择。此外,农场、酒庄、工厂游等各类跨界产品也在不断出新。小颗粒、微业态旅游活跃生长,这个行业的“专精特新”在哪里?也许就能从这些景点或者项目中产生。
景点红火了,还得注重把短期效益变为长期效应,让流量变为“留量”。全国旅游市场依然存在着较大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别,假期需求大涨带动部分地区预订价格上升,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但不能乱涨价、不合理涨价,要更好提升消费体验、提振消费信心。毕竟,“人山人海吃红利”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过去。同时,做好各项安全保障,游客们的假期会更舒心、安心、放心。
即将到来的假期,出游需求一路上扬。每一波上扬,也应有新一轮的复盘和迭代。今年的旅游业很“卷”, “卷”起的是创新、是服务,也应该“卷”出更高的游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