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好丰景,金秋九月,也是丰收的季节。9月16日,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上海金山区农民丰收节新品种展示活动在金山区高新区举行。活动发布了水稻品种RGPI(Rice Genomic Performance Index)指数以及中科荃银7个水稻新品种,导航育种产品服务平台同时上线,助力种业成果转化和推广,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新品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产业化应用稻抗草铵膦除草剂基因。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光村村民委员会与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未来高新区将立足水稻种业,共同振兴乡村经济。同时,现场发布导航育种产品服务平台上线,发布水稻品种RGPI指数,助力种业成果转化和推广,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农业农村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上海生态观测站、国家联盟表型组育种创新平台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举行揭牌仪式,将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通过合作、互助、交流、共享,实现共赢发展。
在当天发布的水稻新品发布会上,“嘉禾优175”作为“明星”产品吸引了现场专家们的观摩。作为经过5年时间培育的籼梗杂交的品种,“嘉禾优175” 株高适宜,稻穗籽粒饱满,米粒细长,其长势长相、丰产性、抗病性、等综合表现优良,预计亩产达到700到750公斤。打破以往水稻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现状,“嘉禾优175”实现超级高产的同时,米质达到国标二级米的标准。下一步该品种将进行国家超级稻的新品认定,有望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除了“嘉禾优175”,当天发布的“科优丝苗”也同样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参观。与目前我国市面上大面积推广的稻种相比,“科优丝苗”有了更多新的突破,超级耐低温,可提早播种时间,抗倒伏能力也更强,生长过程中分蘖的株数众多,稳产高产,可广泛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科研部经理李潜龙说:“它的耐低温性比较好,分蘖能力也很强,在有些地方,单棵分蘖能达到20至30个。”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营销公司总经理周熙瑞表示:“这个品种的综合优势较强,农户种植起来也比较省心,今年计划在湖北推广到10万亩以上,希望用三年的时间能做到100万亩。”
实际上,现代种业是农业产业的核心和“芯片”,是种业振兴的本源和关键,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为了实现水稻快速育种,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在实验基地主要采用国内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通过对水稻基因编辑、模型测定、导航育种等,减少品种试验时间,实现从传统的 “经验育种” 到定向、高效的 “精确育种” 的转化,以大幅度提高育种时间效率。
据了解 除了“嘉禾优175”“科优丝苗”外,这场活动还正式对外发布了 “沪科优泰香”“沪蜀优586”“科优香66”“科两优169”“科优836”共7个新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国家审定,后续这些品种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高新区也将逐步探索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高新区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未来,高新区将持续推进“米袋子”发展,改变现有传统种植模式,推动稻米产业化发展,粮食合作社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从“田间”到“车间”,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推进“菜篮子”发展,确保地产蔬菜生产供应稳定和质量安全;推进“花园子”发展,建设专业化花卉生产基地与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相结合,打造地域特色现代花卉产业,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斌,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马淑萍,华中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国家棉花生物育种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首席科学家张献龙,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郭金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办公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刘涛,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峥嵘,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沈红然,金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邱运理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