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方卫视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临港的上飞飞机制造企业,这里建成数字车间二期并正式投产,这意味着两年前小试牛刀的智能工厂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
从工装零件智能制造、飞机大部件装配再到全力打造国内首条航空整机装配智能产线,企业的成长与临港提前布局智能制造生态密不可分。
关闭作业区的照明灯光,把这里完全交给机器人。幽幽蓝光中所有的运料、放料、检测过程都由机器人完成。这里就是上飞最初的黑灯工厂,也就是智能化工厂,当初在1万平米的厂房内智能化工厂只占了一个小角落,短短几年后,一旁的二期工厂已经投产拥有32台加工中心、四台机器人、两台无人运输车等。作为目前国内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生产线,这里能生产200多种精密航空零部件并且实现48小时无人看管。
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峰说:“原来我们大概至少需要60到80人的人数的要求,现在基本上我们4到6个人就可以完成对整个工厂的一个管控,现在我们的合格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除了为波音空客等国际飞机制造商生产零部件,上飞装备还为国产ARJ21型飞机装配中后机身大部件。由于订单日益增多,有限产能已无法满足,企业又开始着手打造首条整机装配的智能产线。
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部件车间主任张家榕说:“这块地方规划的是今年年底,实现智能制造,全机总装到交付一条流水线完成,未来来说是整个航空业的一个亮点,因为就目前来说,全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一条流水线的整机装配。”自2016年进驻临港,上飞装备这家民营企业发展迅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成倍提升了企业生产能力,而企业的成长和临港提前布局智能制造生态密不可分。2015年临港就公布了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鼓励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临港管委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表示:“我们从2016年开始,临港管委会拿出大概五个亿左右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我们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已经帮助了300多家企业在产业专项上给予了扶持,至少有十几家产业区的企业采用了我们主城区科创型的企业的一些科研的成果。”
目前临港已经集聚了4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智能制造研究院、工业4.0实验室、德国弗劳恩霍夫等功能性平台已投入运营,初步形成了从原始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的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