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层次和影响力大幅提高,社会认可度逐年提升;一年级、六年级招生人数一年突破一年,本地生源大量回流……
据了解,华漕学校由历经百年的原华漕中心小学与原华漕中学合并组建而成。自2018年被列为“强校工程”实验校以来,华漕学校乘势而上,借助地区资源创新课程建设、优化育人空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百年老校不断焕发生机,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特色课程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9月1日,新学期第一天,华漕学校给每位学生送上了一瓶豆“趣”种子,象征“五谷丰登”的绿豆、红豆、黑豆、黄豆、花生5种种子,为同学们开启了新学期新课程。
二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将劳动技术学习与种子相结合,开展了种子画、美食制作等创意创作,学习种子从发芽到结果的生命过程,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创新学习方法,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是华漕学校坚持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华漕学校开设跨学科课程“寻找华草园”“墨流+头脑OM”“3D打印+彩绘”;传统文化课程沪剧、民乐、书法、戏剧表演等拓展型特色课程约80门,坚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长江滚滚向东流,波浪滔滔永不休,革命好比长江水,后浪推着前浪走……”放学后学生们跟随社团老师一招一式学习着沪剧历史、唱腔、身段等知识。沪剧是华漕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2021年学校被评选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学校开展沪剧教育教学已经二十几年了,希望可以培养更多学生对沪文化的兴趣,推动沪剧的活态传承。今年五月,我们的学生还登台了2023年闵行区‘戏曲传承与发展’项目展演。”校长刘厚萍表示。
作为上闵外教育集团成员校之一,华漕学校不断开拓创新,运用学区资源,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开展如“舞向未来”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提高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信心。6月学生们还登台上海城市剧院,参与《共产主义接班人》《红领巾心向党》展演。
借助强校资源支撑,学校还开设了民乐、自行车、乒乓球、羽毛球、人工智能等课程,形成艺术、科技、体育等特色课程,获得“闵行区艺术特色学校”“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世界顶尖科学教育联盟实验基地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等殊荣。
空间优化
打造多彩育人空间
青砖广场、百年华漕墙、石库门长廊、沪剧厅……走进华漕学校,百年老校的“博雅”特质扑面而来。“借助强校工程的东风,我们从学生立场出发,将育人空间尤其是信息空间开发和课堂改进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逐步完成了对校园空间的改造。”刘厚萍说。
走进校园,350平方米的华草园里各类中草药茁壮成长,每种中草药旁都配有展板,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可以看到草药种类、习性、功效等知识。“这些花草由社团学生养护、记录,展示板和二维码的内容也是孩子们自己测量、收集、设计制作。”美术王老师说,“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接触自然,学习植物养护等知识,也能在设计中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
“校园所有空间都是为了让学生有充分学习、表现的可能性”。综合楼内,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一楼实验、二楼艺术、三楼科技创新、四楼信息,每层配备专用教室将空间与课程紧密联合,所有班级教室安装了智慧黑板,教师可以借助技术开展教学新模式。教学楼拐角处还设置了开放式图书馆、走廊上摆放着休闲桌椅,打造随处可学习的环境,学生和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由交流。
智慧研修
注入强师“基因”
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是强校的重要基石。“我希望每一位老师都是一名研究者,而不是单纯的教书匠。”刘厚萍说,学校充分利用“教学领导工作坊”“杏坛杯”“教学研究先导小组”“青年教师成长坊”等平台为不同教龄教师提供学习机会,邀请行业专家为教师提供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设立校级“人人项目”,以学期为单位确立教学研究主题,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形成系统化研究,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并不断打磨教学样例示范,融入推广到日常教学体系。以研修驱动学校“强课堂、强教师、强学生”的智慧发展规划,打造学校智慧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近年来已培养3名教师参与市双名攻关计划,7名教师参与市种子计划培养;区骨干教师9人,区骨干后备14人,希望之星3人。学校多年来连续荣获区办学绩效奖,2020学年项目发展一等奖,2021学年综合发展优秀奖和“在线教育”项目发展奖。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有公平而高质量的初中教育,“强校工程”的深入推进为华漕镇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2018年,上海市教委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华漕镇的华漕学校与诸翟学校入选。五年过去了,两所学校的教育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学区办主任张玲玲说,“今年的强校工程中,纪王学校也成功加入,实现了辖区范围内公办初中的全覆盖,华漕镇将继续配合强校工程,通过打造青年教师成长营等平台,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给予各学校更大的帮助,持续提升地区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