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主创新凝聚共识,积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际创新论坛“中国品牌”的浦江创新论坛,将于9月9—11日在沪召开。来自中国、巴西、美国、印度、德国、塞尔维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一共12个国际科技组织的约300位嘉宾汇聚一堂,将围绕“开放的创新生态:创新与全球链接”,聚焦当前国际形势,以“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理念,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和创新生态。
浦江创新论坛创办于2008年,由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追踪创新“最前沿”
为在“自主创新”这一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问题上加强交流、形成共识,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等领导提出了在上海创办浦江创新论坛的构想,2008年5月,以“创新型国家之路”为主题的首届浦江创新论坛成功举办,打开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浦江之窗”。
此后十五年间,浦江创新论坛始终聚焦“创新”主题,致力于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信号释放地、重要话题引领地和重要论述策源地。“全球创新网络汇聚共同利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科技合作与创新共治”,“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每年,论坛年度议题都会围绕最IN的全球创新话题,展开深入对话和深度思考,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
自2012年起,论坛采用“全体大会+专题论坛”框架并沿用至今,政策论坛、区域(城市)论坛、未来(科学)论坛、金融科技论坛、创新创业论坛等多个专题论坛同期举办。其中,未来(科学)论坛、新兴技术等专题论坛,持续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物联网等前沿领域,邀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围绕科技前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多元对话。“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测评实验室”、“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在论坛上揭牌成立为上海创新高地建设夯实了基础。
科技外交的“会客厅”
今年,浦江创新论坛全面恢复线下举行。据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宏凯介绍,今年的论坛将有近300位左右嘉宾,境外嘉宾达到了40%。2023年正值中国和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30周年,巴西联邦共和国受邀成为本届论坛的主宾国。“论坛期间将举办首届中巴纳米科技研讨会以及第四届中国巴西创新周的相关活动,共同探索创新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新路径。”
自2012年起,论坛创设主宾国机制,德国、芬兰、俄罗斯、以色列、英国、丹麦、荷兰等国先后受邀成为主宾国。通过与各国的交流与互动,在科技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对话,加强双方科技创新互学互鉴,深化拓展合作交流,浦江创新论坛构筑起跨越地域、国界,链接不同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外交“会客厅”。 在科技外交“会客厅”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倡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威胁”、“上海科学数据共享”等“浦江倡仪书”相继发布,多项中外科技合作备忘录的签署。
与此同时,浦江创新论坛还不断加强与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科研组织、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和学术期刊等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居署、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科学》、《自然》出版集团、弗朗霍夫协会等国际组织与机构通过合作办会等多种形式参与论坛,多层次、多维度的全球创新网络和开放创新生态逐步形成。
打造“技术创业之都”
13000余项中国创新需求,968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近700项国际国内待转化成果与高校优质成果,1283余家企业释放超500亿需求投入金额……浦江创新论坛不仅仅创新交流,更有实实在在的创新“交易”,作为浦江创新论坛期间的展示对接专场,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已经成功举办过三年。
“这个展会很有特点,只做创新需求,不像许多展会那样展示成果、样品,所以不需要太大面积,却汇聚全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创新需求。”陈宏凯说,今年浦江创新论坛上,企业创新需求呈“井喷”之势——截至目前,有3000多项新一轮技术需求,250多亿元的企业资金需求,静待中小微企业包括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能够积极“揭榜”,贡献创新智慧。同时,大会还将首次发布全国20000多个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这是面向全国的,从全国征集了将近2万个高层次岗位需求。”
今年,“浦江创新论坛”创新创业分论坛首次升级为全球创业投资大会WeStart。WeStart锁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三大硬科技赛道,搭建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的国际双创服务平台。据统计,已有全球1000多个A轮融资前的创新项目报名,500多家孵化机构、200多家投资机构参会,遴选出10个优质项目进行专业路演。“放眼全球,我们希望借此推动上海成为‘全球技术创业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