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间,在印度班加罗尔工作生活的华人,几乎同时锁定了中央电视台CCTV4,他们期待着在屏幕中捕捉到熟悉的场景——由中国南通三建承建的班加罗尔地标建筑总统塔项目。
当晚,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播出3集专题片《南通铁军》之第三集“驾船出海”,聚焦南通铁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入沿线国家,实现驾船出海的角色转变,在国际高端建筑市场中流击水、扬帆远航。
“南亚地标”南通建
班加罗尔地处印度南部,是卡纳塔克邦(Karnataka)的首府,也是该邦最发达的城市。1991年,印度政府在此设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软件技术园。微软、惠普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中国华为公司也在班加罗尔成立了印度研究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班加罗尔迅速成长为印度的高科技中心,有“亚洲硅谷”之称。
专题片《南通铁军·驾船出海》中,用15分钟的时间介绍南通建筑铁军进入印度市场的过程。近年来,印度实施全民住房计划,对高水准建筑承包商的需求十分迫切,于是南通三建接到了来自陌生国度的邀请函。“他们有需求,我们有技术。中印双方接触后,一拍即合,立刻展开合作。”南通三建海外板块负责人张裕忠说。
三建承建的总统塔项目是一个高端住宅楼,也是建于“亚洲硅谷”里的“智慧建筑”,计划建造50层,高161米,预计2021年6月竣工。建成后将是班加罗尔最高公寓楼,顶层配有SKYBAR、无边界游泳池、直升机起降平台,以人性化的设计提升印度建筑品质,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城市民居样板。
但让南通三建人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合作的深入,项目施工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能否在印度市场站稳脚跟,南通铁军面临不小的挑战。
想方设法解难题
“建筑物的高度,是施工中面临的困难。”尽管有着近20年的海外施工经验,但首度试水南亚市场,南通三建印度公司总裁毛建东感受到不小的压力。“这种高度的建筑在中国国内已经比较普遍,施工技术成熟,但对于印度来说却是难以想象的高层。”
开建不久,坚持每天上工地巡查的毛建东就发现了26项工程缺陷。他作出了一个看似不近人情的决定:立即停工停薪。对此,印度合作方表示难以理解,也不愿意承认缺陷的存在。
合作陷入僵局。怎么破?攻心为上。借着应邀参加当地民俗节日气氛愉悦的时机,善于和老外打交道的毛建东与合作方进一步融洽了关系,并列举诸多科学论据,分析工程缺陷是由于印度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
树立严格质量管控意识的共识由此达成。双方决定,安排有经验的南通师傅对印度工人开展培训。通病和缺陷的修正,让中印合作更为紧密,也为后期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留一座“印度建筑界的孔子学院”
德瓦拉聚是总统塔项目的安全员。在他看来,印度员工队伍稳定、流失率低,是总统塔项目异于当地多数项目的特点。
留住印度工人的,不仅是自建宿舍、发放生活物资、较高薪酬等来自生活上的关照,更让他们在意的,是具有“造血”功能的职业技能培训。
去年岁末,南通日报记者随全市“一带一路”采访团赴当地采访。在项目现场,我们顶着烈日爬上施工平台时,看到来自海门的培训师薛卫国正手把手教他的印度徒弟绑扎钢筋。“语言不通、交流不便,但动作可以‘依葫芦画瓢’,示范做给他看。”薛卫国是南通三建的技术能手,对于异国培训师这个角色刚刚适应:“现在逐渐教会印度工人使用钢筋扳手、套筒扳手、力矩扳手,干起活儿来顺手多了。”
除了每日跑工地、看进度,毛建东心里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蓝图——把工地作为技能培训的大本营,建一座“印度建筑界的孔子学院”。那么,即便这个项目结束了,也可以为当地留下一座技术培训学校,帮助广大青壮年劳动力显著改善生活现状。
这个想法得到了印度中央培训部的大力支持,目前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培训当地两万名成熟的建筑工人。已经走马上任的校长帕萨姆喜不自胜:“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没想到今天能够借助中国的力量得以实现。南通工人离开后把技术留在印度,把美好生活送给印度年轻人的未来,这令我非常感动。”
按照印度传统的墙体施工技术,当地习惯于使用体积大、重量沉的方砖垒砌,不仅施工效率低,而且抗震、隔音效果差,难以达到中方要求的质量预期。中方技术团队很快给出了解决方案:采用钢网中空内隔墙技术,对印度工人加以简单培训就可以施工。
事实证明,采用中国技术建造的墙体,不仅抗震抗开裂性能好,中空层可预埋电线管、水管,而且施工效率大为提高。如今,这项施工技术已逐渐被印度建筑行业所学习借鉴。
据不完全统计,南通铁军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0多个国家,技术输出案例已达数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