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5日下午召开的徐汇区政协“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区软实力提升”双月协商会上,多位公共文化领域的重量级领导和专家,以及委员们为徐汇文化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徐汇区副区长王志华通报了徐汇公共文化工作的推进情况,市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作嘉宾建言,围绕公共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真知灼见。
在委员建言环节,市政协委员黄罗维提出“让夜间文化更具海派韵味”,建议大力发展和丰富夜文化—夜经济不是经营时间的简单延长,要充分发挥这段时间的效能,文化的赋能作用就不可或缺。徐家汇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把文化与夜经济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将会形成亮丽的徐汇“夜名片”。通过开设夜场等方式让更多文化设施亮起来,包括博物馆、陈列馆、艺术场馆等文化场所,塑造一批有温度的夜文化场景。打造主题性夜文化项目,与消费者个性化的文化需求相结合,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其中。
近年来,徐汇区充分挖掘区域内公共空间资源,打造了一批高品质有温度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如“邻里汇”“水岸汇”“灯塔书房”“生活盒子”“口袋公园”等。区政协委员郑崇选建议,在构建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应及时将这些主客共享的空间纳入服务供给的网络之中,补充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
徐汇区卧虎藏龙,枫林街道上海剪纸传承人在进博会上展示剪纸;长桥江南丝竹乐团新老两代在社区表演;凌云社区学校“古法造纸”基地师生参加世界手造博览会展示等。区政协委员益晨旭提出,如果能够打造年度的传统文化节,将区内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定期聚拢进行集中展示,将会在全市形成示范,不仅仅给本区、本市的市民集中近距离了解和亲近发源于徐汇的传统文化艺术,更能够打造出徐汇的文化品牌。
徐汇区60余处文化设施分散在全区。在总体布局方面,呈现北部较聚集、南部较分散,总体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区政协委员姚楠建议,重点向南部地区倾斜,北部地区适当补充,以满足整个徐汇区居民的文化需求。针对徐汇区文化设施布局不均衡的状况,应在充分考虑周边文化设施现状的基础上新增文化设施,采用成片开发、局部更新的策略,提升公共服务配置。如在用地充沛的南部地区可以考虑独立设置大型综合文化设施,而在用地紧张的北部地区,文化设施可以与其他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商办等)结合建设。
王志华代表区政府作回应性讲话,对与会嘉宾与委员的高质量建言表示感谢,对大家的意见建议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他指出,徐汇将继续立足区域实际、集聚资源优势,聚焦多样性文化需要和高品质文化内容供给,持续锻长板、补短板,以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尽显国际化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文化魅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旅生活的需求,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智力和专业支撑,共同书写城区软实力发展的新篇章。
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冲主持会议,他表示:感谢大家的精彩发言。大家的发言,涉及到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软实力建设的方方面面,主题贴得紧、问题点得准、建议提得实,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