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区阳明故里历史街区的上大路,古色古香,文化氛围浓郁。最近,这条老街的居民发现,一度破损的“七星龙局”经过重新装修,以崭新的面貌亮相,变身为阳明故里消防救援站,这个曾经的消防楼又恢复了百年前的功能,担负起阳明故里景区周边消防安全、社会救助等重任。
8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上大路探访。站在“七星龙局”门口,记者看到了一幢醒目的民国风格建筑。跟老街上的台门风格不同的是,这幢楼有4层、20余米高。窗户崭新、透明,粉刷一新的外墙上有两行大字,记录了这幢老建筑的历史和现在:分别是“箔锡业七星救火会”和“阳明故里消防救援站”。
走进建筑内,右边是执勤车库,停着1辆四轮摩托车、2辆两轮摩托车等车辆,它们可以发挥“小、快、灵”的优势,穿梭在老街古巷间;左边是备勤室和通信室,即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的阵地。走上二楼,中间是书房,两侧是卧室,供消防人员看书、休息使用。4楼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只铜钟,拉一下绳索,便响起清脆的钟声。
“以前没有电话等通讯工具,发生火灾后,拉响铜钟报警,提醒消防人员救火。现在有电话,附近老百姓拨打119后,我们站里会第一时间接到报警信息。这只铜钟不再有原来的作用,但它见证了一段历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消防救援站负责人姬候雷说。
消防轻骑兵入驻
姬候雷说,该消防救援站有一支8人的专业消防轻骑兵,24小时执勤,负责阳明故里历史街区及周边社区的消防宣传、防火巡逻、隐患排查和初期火灾扑救。一旦古街发生火情,消防轻骑兵可以第一时间快速到达现场,实现“救早灭小”,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所带来的损失。
据介绍,阳明故里消防救援站最近投入使用后,尚未接到火情报警,但社会求助不少,如居民家有马蜂窝、进了蛇、钥匙反锁屋内等。姬候雷说,预防是工作重点,预防在前,防早防小。因此做好消防火灾预防是他们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走访历史街区的企业、店家、居民家庭,向他们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夜间加强巡查消防安全隐患,比如电动自行车是否规范充电、灭火器是否过期。
记者采访时,有些市民和外地游客从阳明故里景区出来,看到这幢风格独特的建筑,都会驻足欣赏,有的还会走进去参观一番。
今年58岁的周女士以前住在上大路,后因阳明故里保护建设,她家老房子被拆除,但时不时仍回到上大路走一走。她还保留着“七星龙局”装修前的照片,那时这幢房子的外墙、窗户玻璃均有不同程度破损。
“我们经常听周边的老人讲述‘七星龙局’的故事,它有着瞭望台和消防救援的作用,后来不用了。这次装修让它得以重生,恢复往日的功能。这对老街消防救援来说,是最好的安排。”周女士说。
“七星龙局”的由来
清末民初,上大路商业繁荣,是锡箔行业的集中之地。根据史料记载:七星龙局原名为绍兴锡箔业救火会,由箔业公会筹办,成立于1921年,为民国时期绍兴城内众多民间消防组织中的一员,站点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消防设备。当年,这幢建筑既是瞭望台,又有着“七星龙局”的独特身份,是当时古城内的地标建筑。
为什么叫七星龙局?我市文史爱好者马云庆说,从相关资料及民间口口相传得知,“七星龙局”采用德国进口的水泵设备,共配有七支“水龙”,这里的水泵是当时绍兴唯一用汽油做动力的压力泵。龙,有水龙、消防之意。所谓的局,指的是单位。合在一起指的是“七支最先进的专业消防队伍”。
当年的“七星龙局”管理严格,设备有专人保养,每个月都会试车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附近居民朱先生说,瞭望台一般是晚上值班,台上有一口大钟,一旦发现火警,值班人立即敲响警钟。当时的消防人员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听到火警钟声后,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参与救援。
随着绍兴城市建设发展,1973年,“七星龙局”瞭望台关闭,从此失去了瞭望报警功能。后该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幢百年建筑得到了保护。
历史街区保平安
“我们积极配合消防等部门复活‘七星龙局’,从而提高阳明故里历史街区防范火灾和抗御火灾的能力。”府山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复活“七星龙局”是越城区历史街区消防救援基础建设之一。目前,鲁迅故里消防救援站已投入使用,该消防救援站建在鲁迅故里景区内,配备有消防车、消防摩托车和初期火灾扑救必需的多种消防器材,实行24小时执勤,站内数据大屏与大队数字消防指挥系统互联共享。同时,消防救援站还具备消防宣传、消防联勤、医疗救治等功能,消防员可直接开小型消防车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此外,另一个古城消防救援站正在建设之中,其服务范围主要是书圣故里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消防救援站相继建成,实现古城15分钟应急消防救援圈全覆盖,将古城消防救援圈织得更密、消防安全保障更有力了。”越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