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联合周边的南浔区、德清县和江苏吴江区开展水葫芦集中整治行动,这已经是第九个年头开展此项联合行动。此次整治行动采用多样化打捞方式,以“机械+人工”的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分段打捞、围网作业等打捞方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用实际行动“护航亚运”。至今,四地交界河道保洁水葫芦打捞工作已出动人员936人、打捞船312艘,共计打捞水葫芦80余吨。
长三角山水相连、河湖相通,而桐乡、南浔、德清、吴江一衣带水,两省四地共涉及澜溪塘、金牛塘、白马塘等数十条交界河流。“我市域内85%的河道都为过境水,没有源头活水,再加之平原河网流动性也不强,治水压力较大。”桐乡市生态创建办专职常务副主任姚辉介绍道。其中的澜溪塘是两省三地的跨界河道,也是桐乡上游入境河道,夏季气温较高,水葫芦泛滥、河面垃圾保洁、杂物清理等问题一直是多方争议难题。
2014年,浙江全省吹响“五水共治”号角之际,桐乡与南浔两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在全省首创跨地市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上游下游一盘棋”治水路径。2022年7月份,嘉兴市首个两省三县(嘉兴桐乡、湖州南浔、苏州吴江)联合河长制工作室落户桐乡市乌镇镇,在位于乌镇的跨省界河澜溪塘首次实现“行政河长、民间河长、空中河长”三方河长联合巡河,利用一个半月时间开展两省三县跨界河湖水葫芦集中打捞行动,加快推进桐乡与长三角周边地区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桐乡市每年联系吴江、南浔等地共同开展巡河,协商治水难题,吴江、南浔两地积极配合,主动担责,共同开展河道整治、生态河岸修建,积极打造两省三地共富共美样板河道”桐乡市生态创建办河长科科长朱江伟说道。
几年来,同心同轴、共富水生态已逐渐成为三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共识。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桐乡积极推动两省三地治水机制化、长效化,“联合河长制工作室”的成立就是长三角平原地区跨界治水的有益探索,破解了一条河、跨三地、管不好、不想管的困境。
今年5月,桐乡市、南浔区、德清县、吴江区河长办负责人及两省四地交界镇、区河长办负责人齐聚桐乡,共同签署了2023年桐乡—南浔—德清—吴江四地跨界河湖联合治理协议书,为流域共治、生态共享开启新篇章。
据悉,今年的联治协议有了更多的内容和新意。一是全面设立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建立四地联合河湖长名录,设立四地联合河湖长制联络群,及时反馈沟通。二是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制定跨界河湖水环境治理目标、任务、措施和进度安排,同步推进跨界河湖水环境治理。三是加快推进联合治水项目储备库建设,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治理需求,按照轻重缓急确定联合治理项目和措施,分期推动联合治理项目落地。四是强化跨界河湖联合管护,健全常态联合管护机制,提高联合应急打捞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五是构建多元护河体系,建立以网格员、志愿者团队和绿水币为主的民间河长体系,促进社会各界更多志愿力量参与到治河护河行动中来等。
“今年,除了德清县首次加入我们跨界河湖联合治理的‘大家庭’外,我们还在联防联治工作基础上,增加了联合监测和联合执法。”姚辉进一步解释道,四地将随时监测水质健康情况,针对水质较差的问题河道,通过联合执法,共同推进水质的改善和提升。
从一跨,到三跨,再到跨两省四县,得益于此,桐乡流域水生态环境逐年好转,各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逐年改善。2022年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桐乡为优秀;桐乡市13个市控以上断面Ⅱ—Ⅲ类水质占比100%,同比提升7.7%;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部分指标达到国家Ⅰ类,为桐乡有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
桐乡市生态创建办常务副主任、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局长姚伟平表示,桐乡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治水,加快实现区域内所有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全覆盖,以联合治理为抓手,加快推进两地跨界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共同绘就优美的江南“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