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紧紧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载体,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90.3亿元,同比增长7.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2亿元,同比增长5.7%。
近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深化三产‘锻长补短’,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主题,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联合向市内外媒体作新闻发布。
消费端好戏连连。5月16日,“2023 徽动消费 提振淮南”惠民消费券开始发放;5月18日,汽车购享节盛大启幕,一波波促消费“红包雨”重磅来袭,为全市人民送上一场精彩纷呈、质高价优的消费盛宴。仅汽车消费券截至8月17日市级名额使用4740个,拉动汽车消费约5.7亿元。
聚焦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我市全力打好促消费、畅流通、增动能“组合拳”,全市服务业快速复苏。
打造消费新气象。“徽动消费 提振淮南”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汽车、家电家居、体育等消费券2693万元,开展各级各类促销活动275场次,销售金额超9.5亿元。电商产业发展提速,上半年网上零售额16.8亿元,增长7.6%。
培育贸易新动能。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通畅。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2.4亿元,同比增长0.4%;实际到位外资5702万美元,同比增长296%。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省级考核位居全省第6位。
构建物流新体系。搭建“两横一纵”航道主骨架,淮南江淮枢纽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打造淮南淮河航运枢纽,不断提升淮南港综合运输体系服务能力。丰树新桥现代综合产业园、淮南西商农商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正酣,淮南快递物流产业园、凤台县西商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入选省应急物资中转站,陆行物流获批国家4A级物流企业。
寿县红葡萄米业负责人在羚羊平台订购数字化软件服务包,使用土著云小程序后表示:“有了小程序商城,做宣传、拉订单更轻松!”公司是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行业竞争激烈,生产淡季老板要全国跑客户。在与客户面对面推介时,耗时耗力、沟通成本大。今年7月起,通过土著云小程序,将企业基本情况、品牌、产品等信息集中汇聚在一个微信小程序应用里面,随时随地一键转发客户,方便又直观。今年6月,市经信局启动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工作,将助力1000家左右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要求新趋势,我市全力推进服务业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全市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科技服务提档升级。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淮南瞪羚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徽理工大学未来创客备案为省级众创空间。
信息服务数字赋能。建立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库,9户重点培育企业获批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培育工作,5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获省级认定。
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信贷支持。上半年,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5.6%,居全省第一位;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居全省第8位。
领略淮水遗风,共享美好生活。6月9日晚,2023年淮南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在人民公园倾情上演。由淮南、蚌埠、阜阳三市文旅局联手打造的非遗汇演节目丰富多彩,除花鼓灯表演外,国家级非遗项目五河民歌、临泉杂技精彩亮相,极富地方特点的寿州锣鼓、寿州大鼓、推剧、古琴演奏、少儿京剧、川剧变脸同台献艺,让人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聚焦群众需求和民生保障,我市强化公益性、基础性、普惠性服务供给,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奋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优化文旅服务。积极打造4条“乡村四时好风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夏风荷醉”线路入选省级名单,并被文旅部推荐为“淮河风情休闲度假之旅”线路。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数1498.2万人次,同比增长56.5%,增幅居全省第5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66.1%,增幅居全省第4位。
扩大民生供给。全市10项暖民心行动35项重点目标任务中17项已提前完成,27项任务完成率超过80%。上半年,累计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2170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5658人;6-9岁学龄儿童牙齿窝沟封闭人数达到2.7万人;新增托位5606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255个;完成199个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改造升级;整治和改造提升菜市51个,新增停车泊位2.1万个;新增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70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66个。
服务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让淮南日渐散发出浓浓的现代气息,是淮南市民的共同期待。未来,我市持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打造影响力大、竞争力强、普惠多元的服务产业新体系,让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让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