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11点,新丰镇全心村的幸福助餐点坐满了前来就餐的老人。随着热气腾腾的后厨飘出诱人饭菜香,享受着空调凉风的老人们有的拉家常,有的做针线活,一派温馨景象。“家里就我一个人,做饭太麻烦了,幸福助餐点办得真好,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人们感慨道。记者了解到,除了集中就餐外,助餐点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解决部分老人腿脚不便、无法出门用餐的实际困难。
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近年来,我区聚焦“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高质量考核位居全市前列,被确定为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今年以来,我区从搭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优化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等方面发力,高质量打造“丰韵颐养”养老服务品牌,全区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向“品质养老”迈进。
养老需求“私人定制”。围绕“原居享老”,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居家上门服务、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居家老年人营造安全、温馨的适老环境,提供专业、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推动家庭医生服务、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居家上门服务等政策互通衔接,分层分类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助老服务。今年,我区将75—79周岁中度、重度失能老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建国前老党员购买服务标准,完成困难老人及高龄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00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00张以上,全区接受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比例达到17%。围绕“社区安老”,优化社区养老服务环境。补齐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短板,确保新建小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用房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已建成小区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加强养老服务站点建设,新建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个、标准化日间照料中心1个。规范居家养老站点运营,在全区建设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4个。大力发展“物业+养老”“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党建+农村养老”等多元服务业态,已在大中街道品尚雅居小区、丰华街道海棠社区开展“物业+养老”试点服务。补齐农村助餐服务短板,在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的标准化长者幸福食堂12个。围绕“机构颐老”,支持养老机构改革创新。探索“链式养老”服务模式,推进新丰镇、西团镇、大中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试点,打破养老机构的围墙界限,把养老机构里专业的人员、专业的技术延伸到社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
养老服务“补齐短板”。织密兜底保障“一张网”。搭建特殊困难老人关爱桥梁,根据老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等建立“红黄绿”三级定期探访机制。与所有分散供养特殊困难对象签订“四方”关爱照料服务协议书,强化监管责任,确保特殊困难老人底数“摸得清”、服务“兜得住”、困境“能解决”。落实孤寡、失能、高龄、失独等重点老年群体日常探视、定期巡访、结对帮扶制度,确保特殊困难老人周探访率100%。健全基本养老“一套表”。全面梳理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瞄准症结、痛点,健全区级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实施动态发布机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切实把工作措施转化为老年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对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失独等重点老年群体和高龄老人进行能力评估,优先纳入基本养老服务予以重点保障。推动智慧养老“一体化”。依托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汇聚线上线下资源,完善养老信息“数据库”。推动“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化+智能化”相融合,搭建智能化适老体验场景,常态化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设备培训,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推广应用独居老人“一键呼叫”装置,形成同步呼叫亲属、网格员、民政工作人员和智慧平台值班人员关爱闭环,今年再为1100名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