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序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复核摸底工作,对三普登陆点公布、升级、变更情况进行复核,并补充相关数据。完成明祖陵神道石刻项目国家文物局保护工程抽样检查。承办全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座谈会。积极与水利部门合作,实施清口水环境治理工程和泰山闸站、古运河引水闸等提升工程,以大运河遗产历史与价值阐释相结合为指引,建立里运河(古运河)河道、“U”型河道、通济闸、惠济闸越河及闸塘的指示(展示)系统。开展淮安市2024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项工作,组织清晏园建筑修缮等11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经费2050万元,御制重修惠济祠碑等六通石刻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有序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推动组建淮安博物馆总馆,先后召开博物馆总馆建设推进会和总馆工作例会,制定《淮安博物馆总馆建设方案》,建立全市馆藏文物数据库,联合县区博物馆精选全市数百件铜镜藏品推出“镜观美好生活——淮安馆藏古代铜镜艺术特展”,五一期间接待量超万人次,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普及文物法知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成功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博物馆纪念馆精品展览项目。尝试展陈市场化运作,与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淮安产城融合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积极筹备《国宝聚首 皇家器象——圆明园兽首及清宫珍宝特展》。开展第二季“博物之旅”20余项暑期系列活动。
扎实开展文物安全工作。以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各县区文广旅局、淮安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市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开展重点巡查,共检查文物点1008处,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通过线上通知和线下发送整改函的形式,要求责任单位立即整改隐患。制定并印发《淮安市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督促全市文博场馆进一步落实文物安全责任,重点排查文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