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作为乡村新产品新业态,能够反哺乡村带动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近年来,徽州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动融入“大黄山”新坐标系,注重文旅农体深度融合,谋划“山水村夜”产品体系,将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之一,盘活村落资源,用好徽州文化,不仅守住了徽派建筑的“筋骨肉”,更有力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走出了一条文化、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乡村振兴之路。截至2023年8月全区共建设民宿229家,其中精品民宿80余家,房间1862间,床位3008张,餐位2790位,从业人员729人,间接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民宿经济作为产业富民重要举措,徽州民宿悄然变成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以村落为基础,资源产业“用”起来。为更好让历史建筑“活起来”“用起来”,区委区政府将民宿发展放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进行布局,深入实施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工程,将民宿发展与乡村振兴融为一体,在保持乡村原貌基础上,突出徽州山水风光、历史人文、古建村落等特色资源;依据黄山市《关于促进徽州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徽州民宿通用要求和等级评定》地方标准,出台《徽州区规范民宿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驱动古民居产权流转,推进古民居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业态打造。一是鼓励通过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古民居保护利用方式,将自身无力保护且濒临倒塌的古民居依法转让进行维修保护和开发建设,如:文裕堂、蔓园、蜜西溪里等;二是支持通过收储古民居异地方式进行保护利用,如唐模七天井(法国家庭旅馆)、诗莉莉慰颜府、澍德堂等。三是引导利用闲置房屋吸引高端人才、文人墨客入住开发,成为徽州“新乡贤”,如梦溪别院、坑爹等。制定《徽州区促进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激励办法》,评出“徽州区十佳民宿”,每年给予民宿2万元一次性资金扶持;对投资改建老厂房、旧仓库、旧民居、闲置楼宇等成为民宿的业主给予资金支持。
以业态为支撑 ,乡村文化“活”起来。依托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禀赋,积极让民宿成为新的徽文化集中地,使传统徽州村落在保护利用中实现活化,围绕“烟雨徽州、村落徽州、田园徽州”主题IP,导入古建文化、非遗制作、采茶制茶等沉浸式体验业态,吸引了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创意创新人才,推动本地民宿业态提升,形成“民宿+”经济模式,促进全域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西溪南创意小镇民宿群,打造“民宿+创意设计+露营基地”;在呈坎民宿群,打造“民宿+古建探秘+非遗体验”,在潜口民宿群,打造“民宿+康养+研学+制茶体验”等业态,融合为“食住行游购娱”一体的一站式休闲度假目的地。特别是西溪南上村众创空间,依托西溪南村落特色,导入“民宿+”系列业态14处,设计采茶骑行、古村寻宝、非遗技艺、自然探索、古建搭建等诸多特色体验项目,开发文物国保“老屋阁”文创模型,让游客们沉浸式体验徽州山水人文的魅力。
以民宿为中心,诗意场景“多”起来。以创意创新理念打造的绿野仙踪西溪南、艺蔬临河、童趣虹光、生态坑上等21个乡村微景区,吸引一批慕名而来的“徽创客”,利用村落徽州肌理,用创意与理想,在这里修民宿、建艺术馆、开咖啡屋,将村庄、田园、山林等作为一个整体,协调好民宿发展与文物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以经营权合作方式,将民居变民宿,开展市场化运营。如:澍德堂“古建+水口园林”,与景区融为一体;清溪涵月“民宿+生态研究”,探索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溪香花园“民宿+徽州手信”,研发徽州特色手信礼;溪边55号“咖啡+西点制作”、花隐蹊“茶饮+咖啡”,以咖啡为平台打造社交场景。多种特色既扮靓村落“颜值”气质,又满足游客多样选择。不仅为古民居保护探索新路径,也为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新方向。实现了村落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创意变生意、生态变业态,不仅增加当地村民就业机会,又带动周边消费场景升温,成为乡村发展重要增长极。
以创意为亮点,多彩活动“燃”起来。持续推进创意下乡,弘扬传承活化徽文化,创新实施“五微”行动,鼓励业主参与各类竞赛活动,提升品牌效益。积极组织民宿开展各类艺术交流活动,打响徽州民宿品牌。结合徽州民宿开展“徽州创意坊、徽州市集、非遗夜市等文创活动,推出“看一场徽剧 品系列徽菜 过徽州生活”活动;举办“浪漫情人节 相约西溪南”、“望山生活”国际大提琴音乐节、“徽州乡绅?音乐雅集”等活动,做到“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景、面上有风光”,展现出“烟雨徽州 诗意田园”的美丽新画卷。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民宿提高知名度塑造新形象提供有力助力。近年来,唐模法国家庭旅馆先后荣膺“中国十大特色民宿”、“全国最受欢迎客栈民宿”称号;半山闲客、汪应川店在“美丽安徽行”活动中被评为“游安徽不得不住的民宿”;澍德堂、大旅小舍、半山闲客获省百佳精品民宿称号;清溪涵月、梦溪方会等17家民宿荣获黄山市“徽州民宿100佳”称号,徽州民宿优质的品牌荣誉,已然成为游客来了就想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