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滑膜切除术,到人工髋关节的置换,再到两次成功翻修,朱先生和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38年的医患情缘一次又一次被成功书写。
盛夏的午后,光华医院的病房内,两位60岁的男性正愉快地聊着天。躺在病床上的,是刚刚接受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朱先生,而和他相视而笑的则是为他成功进行翻修术的医生——光华医院关节矫形外科主任医师翟伟韬。
说到朱先生和光华医院的医患情缘,要从38年前说起。
1985年,刚刚20岁出头的朱先生因全身多关节肿痛来到光华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于第二年在光华医院接受了左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手术十分顺利。为朱先生主刀的,是当时光华医院关节外科主任郭文正。
但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不断侵蚀,朱先生髋关节软骨受到破坏并产生畸形,无法正常行走。6年后,时年30岁的朱先生再次找到郭文正就诊,最终的治疗方案被定格在了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当时医生为我进行了右髋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很成功,但由于当时人工关节的材料和技术原因,普遍被接受的理念是人工关节的平均寿命是十年。果然,到了手术后第10个年头的2003年,我又开始被右侧髋关节的疼痛折磨。当我再次来到光华医院就诊时,医生诊断我的人工关节松脱了,建议我接受翻修手术。”朱先生回忆道。
何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翟伟韬介绍道,人工关节的寿命是有限的,如果已经做过一次髋关节置换手术,在使用若干年后可能面临着再次置换的问题。医生把第一次人工关节置换术称为初次置换,而把同一关节的第二次置换称为翻修术。
和初次置换完全不同的是,翻修术遇到的困难要比初次置换难得多。“如何顺利取出原来的假体?如何将原来大面积缺损的骨头一块块补好?如何取出骨水泥?如果面对感染和出血量增多的风险?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翟伟韬告诉记者,翻修术就好比在一片烂泥塘里重新建地基、造房子,医生要面临的问题很多。
虽然困难重重,但在医生的努力下,朱先生首次髋关节翻修术成功了。
新的髋关节,在朱先生身上安全工作了20年。20年后,新的警报又拉响了。
2022年10月的一天,朱先生在行走时发现下肢有异响,之后逐渐出现右下肢内侧牵拉疼痛伴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同时右髋关节疼痛也越来越重。
朱先生开始求诊于当地医院后被告知,工作了20年之久的人工关节又出了问题,可能需要再一次的“翻修”。翻修再翻修,当然会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他求诊过的专家们也都面露难色。
今年6月,朱先生再次来到光华医院就诊,而这次为他诊治的就是光华医院关节矫形外科副主任医师高华利。询问病情发展进展情况,复习患者最近几年的影像学资料后,高华利提出了再次翻修手术的可选方案。
“我们为患者做了1000多张CT片,全方位了解他以前假体的情况,目前骨头的情况,排除了感染以及骨溶解的原因,最终确定患者是由于右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物理固定失效,假体松动导致复发性脱位而导致的疼痛。”找到了原因,翟伟韬、高华利团队决定再次为朱先生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虽然术前制定了完善的方案,但在手术过程中依旧遇到了难以预料的难题。
“在手术过程中,骨头腔内有一个松掉的关节一直在摇晃,可始终拔不出来。最后我们发现是由于人体自然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假膜,将这个关节包裹在了肉里,而肉像牛皮一样硬,这让我们费了好大劲。”翟伟韬说,医生总会在手术中学到新的经验。
120分钟,较少的出血量,最终朱先生的第二次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成功完成。缝合完毕的那一刻,在场的人员纷纷翘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