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消费方式、商业模式及其生产方式快速演进发展,信息消费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拉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蓄势勃发,有力推动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力。
信息消费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信息消费促进了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对经济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信息消费带动创新要素集聚共享,新动能不断孕育壮大。信息消费具有个性化、高效率、节约供需双方成本、带动平台企业发展等特征,尤其容易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高效集聚与共享,以分享经济、信息经济、创意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业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根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17峰会发布的《2016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2015年我国信息经济市场规模达18.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7.5%,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经济大国地位。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1.96万亿元,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正从出行、金融、短租等领域向教育、创意、制造等领域拓展。“中国大学MOOC”等在线课程已超过1400门,选课人数超过3000万次。通过推动O2O、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创新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渗透率最高的国家。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16万亿元,稳居全球网络零售市场首位,其增速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期增速的2.5倍,成为带动我国零售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信息消费拉动大量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助推制造业向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型。广东省对实施全流程网络协同制造的10家骨干企业监测显示,通过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柔性化、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周期平均缩短10%~30%、生产成本平均降低5%~15%。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利时等骨干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故障预警、远程维护等增值服务,由原来的“卖设备”变为“卖服务”,实现了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的服务化转型。数码大方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生产组织模式创新,通过工业云平台集聚设计、生产、市场等要素资源,提供基础软件、研发众包、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已拥有45万个正版软件授权,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和优质产能。
信息消费助推新制度体系加快构建
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信息消费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壮大不可避免地面临突破与保守博弈、阻力与动力消长的矛盾,引发既有制度体系的不适应。通过破除信息消费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动能加速汇聚的制度体系,可以助推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加快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破除制约信息消费新动能发展壮大的制度藩篱。鼓励信息消费、积蓄新动能发展需要坚持政府底线监管思路,营造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发展环境,但现有制度、政策和监管方式仍滞后于信息消费衍生的大量新业态发展要求,亟待打破制约信息消费新动能发展壮大的传统制度枷锁。比如滴滴出行、神州专车等网约车很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但由于各种不规范经营行为普遍存在,乘客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一些地方政府一度沿用数量管制、资格设置等出租车思维来管理网约车,甚至采取“一刀切”叫停措施。国家已提出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推动从处理具体事项的细则式管理转变为事先设置“安全阀”及红线的触发式管理,这将极大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又如面向信息消费市场的各类创新普遍面临市场不开放、准入门槛高等问题,国家已提出制定实施各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允许各类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领域,并本着降低创业门槛的原则,明确提出不急于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纳入负面清单管理,这将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信息消费新动能发展的内生动力。
建立健全信息消费新动能加速汇聚的体制机制。在信息消费拉动新动能积蓄壮大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信息消费新动能加速汇聚的制度体系,利用“看得见的手”从宏观层面和全局发展上配置重要资源。比如我国现行的投融资体系难以满足“轻资产”特征显著的信息消费企业快速、便捷、多元的融资需求。国家已提出积极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等对这类企业的投资引领作用,开展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试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将为信息消费生态体系“输氧供血”,扶植信息消费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又如信息消费带动的融合创新需要建立开放高效的信用支撑体系,但当前由不同主体建立的信用信息平台大多处于割裂状态,各类信用信息的开放使用程度也很低。国家已提出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推进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并构建政府主管部门、社会机构和平台企业合作共治、以信用为核心的网络监管机制,建立互联网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和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和跨线上线下的互联网诚信激励机制,这将为信息消费新动能加速汇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