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无锡 > 文字新闻
绘就农民持续增收“幸福图”
发布时间:2023-07-27  来源:宜兴日报  发布开发区: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入夏以来,在湖?镇洑西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民宿,让一批批游客流连忘返。年逾七旬的村民袁志平做梦也想不到,闲置多年的破旧院落经过改造后,居然成为都市人争相入住的雅居,每年为他带来数万元的“养老金”。这是湖?镇科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不变,在使用权上做文章所取得的硕果。目前,该镇盘活的300余间闲置农舍,已成为村民致富的活资本。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稳就业、强产业、活资源、提保障的基本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余元,同比增长5.9%,增速列无锡大市第一位,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81:1,连续三年蝉联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综合排名第一等次。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杨巷镇的宜兴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放眼望去,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宛如一幅明艳的油画。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我市做强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强村富民的亮点。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持续推进“市级科技园、镇级产业园、村级特色园”建设。为激发各界投资兴农的积极性,我市专门出台奖补政策,对重点园区农业投资项目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土地流转补贴支持,对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示范点,给予资金奖励。在政策引领下,全市各镇(街道)利用属地农业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建设休闲观光、精深加工等特色园区。

  一批特色园区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步成为我市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成为现代农业加速前行的引擎。园区内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挖掘农业内涵,探索丰富多样的农业经济融合发展新机制、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农副产品销售难、售价低等问题。无锡市博大竹木业有限公司引进新工艺,实现小到竹纤维袜子、毛巾,大到竹制家具的加工生产。徐舍镇美栖村建设食用玫瑰深加工厂房,带动本村500多名农民参与玫瑰花生产、加工、销售等工作。目前,全市培育农业加工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2000家,年销售各类农副产品近50亿元,带动农民户均年增收超万元。

  丰富多样的农业经济融合模式,有效助力了“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的实施。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涉农注册商标近千个,其中国家级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12个、无锡知名商标30余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1%。尤其是作为全省最大的茶叶产区,我市精心挖掘整理宜兴阳羡茶的历史文化,宜兴红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各地各涉农企业也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创新宣传模式,打响自身品牌。其中市粮油集团大米有限公司引进新工艺和技术,出品的隆元大米获评“中国名牌产品”。任氏堂食品、徐舍食品一厂等一批“老字号”食品加工企业不仅争创“江苏名点”等,还在企业内部开辟参观通道,在文旅融合中扩大销售渠道和知名度。杨巷、芳桥、西渚等镇(街道)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与省“味稻小镇”创建相结合,打造稻米产业融合示范项目。

  “科学种田,电灌渠长,机械收割……家家楼房,户户小康。”刻在西渚镇筱里村鲁山文化广场上的顺口溜,是广大村民对新生活的真切感受。近年来,以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等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改革,有效激活了筱里村的土地经营权。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该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功吸引了一批专业种植户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村面积占3/4、农村人口占一半”的特殊市情,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去年,我市成功入围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

  同时,我市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共有15.9万户农户土地承包关系得到完善,合同签字率和颁证率达97.8%。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顺利推进,不仅为农村稳定夯实了根基,还有力促进了“三农”发展。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全市共有100余个行政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对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进行有益探索,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壮大,加速了宜兴强村富民进程,2020年全市经济薄弱村全部成功摘帽。

  在所有经济薄弱村实现脱困转化的基础上,我市科学制定《关于贯彻落实无锡市“村企共发展同奔现代化”行动的实施意见》,设立镇村联合发展基金,提升村级造血功能。全市各地积极拓展思路,根据属地实际,开拓经济发展新途径。其中,新庄街道洪巷村与市恒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村企联建,种植销售街道区域特色农产品食用菌,每年增收10多万元。杨巷镇英驻村突破政策瓶颈,探索集体建设用地“飞地模式”,通过与新街街道谢桥社区结对,利用市级竞争性立项资金支持,成功购入谢桥社区内一栋优质厂房用于出租,实现年增收50余万元。

  全市18个镇(街道)也科学利用奖补资金,携手属地村投资入股或共同购建标准厂房、商铺店面等物业,合力挖掘优质造血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成了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尤其是丁蜀镇率先探索推动镇村一体、互助合作发展新举措,镇属国企市陶都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部分行政村联合成立镇村联合发展平台,共同打造全市首个镇村协同发展项目——鑫陶广场,为宜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由“单兵作战”向“抱团协作”树立了全新样板。

  丁蜀镇西望村,是紫砂特色村。该村成功培育了范伟群、范泽锋等一批技术强、懂经营、讲奉献的乡土人才,他们常年活跃在紫砂陶产业生产经营一线,将自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带动农民发展多元富民产业。

  近年来,我市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扩大高校朋友圈、搭建培训好平台,邀请赵亚夫等专家教授传经送宝,组织专合社社员、种养专业户参加职业农民、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等实务培训,为他们铺设从“农民身份”到“农民职业”转变的“黄金路”。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2.2万人次。“土专家”不仅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示范引领更多农户奔赴现代农业生产一线。全国劳动模范、宝星家庭农场负责人熊宝星创办劳模创新工作室,定期举行种植技术推广活动,解决农户生产的现实问题。新建镇“蟹王”储生锋引导农户推行标准化精细化养殖,高效对接螃蟹出口标准要求,让宜兴螃蟹成功爬上了海外餐桌。市后洪蔬菜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谢玉西探索出“变一季为四季”的水芹种植新模式,带动村里的水芹种植户由最初的30多户发展到120多户,水芹种植面积增至2000多亩。

  宜兴农村广阔的天地不仅为农民搭建了增收致富的舞台,也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回到家乡创业,因为宜兴有适合青年发展的土壤,把‘我想’变成了‘我能’!”这是今年获评首届“江苏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的市乡村振兴青年联盟理事长杨宽的获奖感言。作为全省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建设试点,我市坚持面子和里子双向发力,从政策扶持、城市建设、双招双引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青年人才向往之城、逐梦之城、发展之城。打开宜兴米酒销售网络的陈云、深度推广乡村旅游的李镒嘉、打造茶文化综合体的贾晶超……在一批返乡青年的推动下,新思路、新项目、新路径正迅速融入广袤田野,为宜兴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源动力。

上一条:中国(绵阳)科技城来锡推介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