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时许,甘泉路街道的社区“宝宝屋”里就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今年2岁的“小汤包”是第一个到达“宝宝屋”的,“汤包早上一醒就要来这里,我们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汤包的外公表示,“家里年轻人工作忙,我们老两口帮忙带着,‘宝宝屋’建好后,我们真的轻松太多了。”
记者了解到,像汤包外公外婆这样的隔代“带娃”占据大半,不少孩子都是由老人带着。为了满足居民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在社区内设置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社区托育服务政策和标准,为幼儿家庭提供多样化的照护和育儿指导服务。“新手爸妈工作压力大、带娃不易且缺少经验,‘宝宝屋’的开设,正好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稍微喘口气的机会。”街道“宝宝屋”相关负责人说道。
以幼儿托为载体,分层结构、分类推进嵌入式、菜单式、分龄式的托育服务,为全区1-3岁的婴幼儿家庭提供一年12次的免费临时制、计时制的托育“喘息服务”,社区“宝宝屋”设点以街镇为规划单位,与社区原有综合服务设施功能衔接,嵌入于功能多元、形式多样、服务面广的党群服务中心、公办幼儿园及取得托育服务告知书的社会办托育机构内。目前,甘泉已经完成社区“宝宝屋”的运营服务。
位于甘泉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区“宝宝屋”,自今年5月挂牌开张以来,小汤包从不缺席,可谓是“宝宝屋”的“铁杆小粉丝”,厚厚的儿童成长档案里记录着小汤包每一次在“宝宝屋”的精彩瞬间。为打造宝宝屋“一屋一品”,从活动设计、环境创设、隔代养育等多角度营建一个“会说故事的宝宝屋”。
甘泉路街道“宝宝屋”儿童成长档案是为每一位来到“宝宝屋”的孩子制定的个性化“一人一档”成长记录册,包括“开心一刻”微视频、精彩瞬间、活动体验、老师的话四个板块。“希望通过成长档案的记录,每一个来到宝宝屋的孩子都能被呵护到,与家长共同分享孩子2小时的体验收获,提升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正面教育与家长的养育达到双向奔赴。”“宝宝屋”育婴员介绍道。
学思并进,复盘反哺。今后,“社区宝宝屋”将融合区域内更多可共享且优质的资源,挖掘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领衔团队,探索先行先试的工作机制,让更多婴幼儿家庭在“家门口”享有专业的托育照护服务,实现“幼有善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