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48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至此,“科学探索奖”5年共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科学探索奖’本身就是对中国现阶段如何建设科学奖励制度的有效探索。五年来的实践证明,‘科学探索奖’实施的一系列充分发挥优秀科学家主体作用的评审、监督和发布办法是成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针是有效的,奖金完全由获奖人自由支配的机制是有吸引力的。”
纵观本届“科学探索奖”名单,数个“首次”为奖项评选带来更多元化的面貌,也见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科研生态的不断优化。
香港大学副教授Joseph Ryan MICHALSKI成为“科学探索奖”5年来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他关于火星生命的研究计划激动人心。
“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倾向年纪轻者和女性。2023年,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5年来,“科学探索奖”的248位获奖人来自26个城市,90所科研机构,平均年龄41岁,最年轻的获奖人30岁;其中超过75%的获奖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潘建伟表示:“探索奖的竞争非常激烈,评审经历了艰难甚至痛苦的选择,甚至很多相当优秀的申报人不得不成为‘遗珠’。总体看这几年,获奖人质量保持稳定,还能看到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不断成长起来,‘科学探索奖’将持续资助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期待他们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加速前进新的动力。”
5年来,“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潜心探索,“从零到一”,硕果累累。截至今年6月,获奖人中共有7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科学类知名刊物CNS(《细胞》《自然》《科学》)共发表论文29篇,共有839篇SCI论文向腾讯基金会或“科学探索奖”致谢。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邬贺铨如是评价:“这些青年科学家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乐于科研,忠于祖国。他们注重科学性和探索性,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也在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矢志不渝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他们不负韶华,成长为国家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成果丰硕,潜力可期。”“科学探索奖”的获奖人们,每年要提交一份一页纸的科研进展报告,在谈及获得资助的影响时,“对开展探索性研究更加充满信心”“开展了更多的探索性研究”“有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工作”成为最集中的选项,“底气”和“定力”则是他们最喜欢用的“关键词”。
“推动原始创新持续突破,就需要不断厚植科研创新土壤,构筑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和科研生态体系,‘科学探索奖’成立5年,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表示。
“科学探索奖”也在持续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教授、“科学探索奖”发起人张益唐表示:“‘科学探索奖’五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不仅激励广大青年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唤起了社会、企业在投入基础研究,提升科学创新上的热情。”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由杨振宁、潘建伟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科学探索奖’设立五年来,得到了科学界大力支持,在鼓励支持青年科学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走出了一条社会力量资助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的创新路径。”马化腾表示,“‘科学探索奖’和其后设立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也是我们对中国大科学时代的进一步呼应。我们期待青年科学家们继续探索科学前沿,拓展未知边界,取得更多研究成果,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