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北京市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昌平区专场”举办。区委书记甘靖中出席会议,并围绕“加快‘四区’建设,服务首都发展,奋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这一主题发布相关情况。区委副书记、区长支现伟现场回答媒体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发布会。
甘靖中在发布时介绍,昌平是首都的平原新城,也是生态涵养区。去年以来,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立足区域功能定位,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奋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
随后,甘靖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分享了从不同侧面反映昌平近年来发生“巨变”的五个故事。第一个是“北四村”的衍变。经过拆迁腾退,“北四村”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衍变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核爆点”,成为北京市推动减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正是基于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昌平区聚焦未来科学城,突出抓好“两谷一园”建设,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第二个是市场主体的聚变。从“小米速度”到刷新同类项目“全市记录”,助力企业6天就实现拿地到施工的“加速跑”,见证了昌平区持续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两区”建设为牵引,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快建设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的生动实践。第三个是回天地区的蝶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接续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回天地区这座“睡城”焕发了新生机,标志着昌平在城市治理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正朝着“加快建设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的目标阔步前行。甘靖中分享的第四个故事是运河源头重现盛景。昌平上风上水、山水形胜,是首都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今年4月份,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对外开放,“龙泉漱玉”等美景重现,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这充分证明了昌平作为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三条文化带”唯一交汇区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当前,全区上下正加快建设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努力让昌平更加美丽、和谐、宜居。第五个故事是关于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去年,全区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着力打造了服务企业的“昌通办”和服务群众的“昌快干”两个特色品牌。今年,又在全区组织开展“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统筹推进培训赋能、观摩交流、专岗锻炼等工作,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能力、优作风、促发展、创一流。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甘靖中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沿着党的二十大战略指引奋勇前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扛起“京师之枕”的职责使命,护航“昌盛平安”的美好前景,争当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排头兵、主力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昌平贡献。
支现伟在回答北京日报社记者关于“昌平是如何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问题时说,近年来,昌平区紧扣“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建链、延链、强链、补链,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了“3+2+1”的现代化产业结构。其中,“3”是做大做强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个千亿创新产业集群;“2”是培育科创金融、科技服务两个现代服务业;“1”是推进文旅农融合产业发展。未来,昌平区将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动“四区”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从产业布局集群化、产业发展数字化、产业服务系统化三个方面下功夫,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基金+空间+人才”产业生态孵化圈,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为每个产业集群设立一个产业专班、出台一部专项规划、打造一个特色园区、推出一套支持政策、创建一批创新平台、成立一支产业基金,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促共生共长,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昌平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
区领导刘晓东、冯志明、柳强分别从推进城市建设发展、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支撑未来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回答了人民网、央广网和香港商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