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化工行业 > 文字新闻
高质量发展,化工行业这样“碳”寻绿色密码
发布时间:2023-07-05  来源:文汇报  

  化工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也是减排方案最复杂的行业。但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化工行业亟需找到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近日,市政协与德国汉堡市议会就“双碳与可持续发展”进行视频会议,市政协委员、上海化工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建国提出:在碳中和目标下,化工行业并不是低碳发展的阻碍,而是碳减排的重要推动力,“全社会低碳发展需要化工行业提供减碳工具,譬如氢、氨等低碳能源,本质上也是化工产品。”

  广阔的应用场景,为低碳能源的供给提供了动力。市政协委员、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林琦以氢能为例阐释:在现代工业中,氢气主要应用于石油领域的炼油和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未来工业领域的应用将主要在氢冶金、绿氢化工和天然气掺氢三大场景,由此助力工业部门深度脱碳。

  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也要加速推进低碳产业化,发展低碳产业链。

  会议现场,孙建国阐述实践路径:开展园区碳盘查、碳预测,“我们梳理了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和构成,基于园区产业规划预测未来碳排放,提出2030碳达峰路径;包括能源的低碳替代、节能和梯度利用,原料、辅料、废料的低碳替代、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温室气体的末端处置和捕集利用等。”

  立足实际开展减排工具研究,“发动园区企业,共同成立多个工作小组,围绕不同减排工具,开展技术路径研究,形成一系列具体工作任务。”

  他例举由具体项目绘制的施工图:进入实施进程的有,区域内光伏、风电开发利用和来自中国西部、北方地区大型风光基地的绿电采购利用;利用工业副产氢建设上海氢能保障基地;二氧化碳捕集耦合天然气干重整工艺生产合成气;利用废热生产蒸汽,以及对蒸汽冷凝水的热能进行梯度利用为楼宇提供冷暖空调;对使用后的合成材料进行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部分替代来自石油的化工原料;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生产和物流管理,提升能源效率等。

  就探索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化方面,他提出:通过能效提就升、过程再造、资源高效利用,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提升以低碳发展能力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

  再者,通过大范围的多能互补和循环经济构建,以及面向行业内外的低碳工具和低碳产品的供给,在促进全社会碳减排的同时,重构、塑造全新的化工产业。

  能源的清洁绿色转型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上海对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明确规划,令前景日渐明朗。

  氢能,来源广泛、绿色、安全、无负担;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应用在交通领域。去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近1.3万辆;目前已建成加氢站超过350座,占全球总数的40%,实现了全产业链贯通。

  林琦分析:从应用端看,燃料电池汽车已实现包括专用车、物流车、重卡、客车和乘用车在内的多元化车型覆盖,使用场景愈发丰富,包括公交、冷链、物流、环卫、清运等。

  眼下,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日益突破,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下降;综合氢燃料电池续航能力强、低温适应能力、能源补给时间短等方面的优势,不仅进一步覆盖汽车领域,也为船舶、飞行器、有轨电车、矿用卡车等其他非道路交通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交通领域之外,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也已涌现越来越多的落地场景。例如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发电侧占比逐渐增大,其随机性、间歇性、能量密度低等特征,会加剧电力系统供需两侧的双重波动性与不确定性,系统调峰难度大。在此场景下,氢能兼具清洁二次能源与高效储能载体的双重角色,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跨季节储存、运输的最佳整体解决方案。林琦认为,水风光电+氢储能一体化协同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再比如建筑领域,对大体量电能和热能的需求,让氢能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国际氢能委员会预估,至2050年,全球10%的建筑供热和8%的建筑供能将由氢气提供。林琦认为,氢能作为用能终端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

  市政协副主席黄震参加。

上一条:完善科研伦理规范 确保科技向善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