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传遍大江南北,雷锋精神广为传扬、深入人心。6月29日至7月5日,“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上海市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主题展走进宝山区,在大场文化中心山海艺术馆展出。
在展览现场,最早刊登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手迹的报纸、学雷锋纪念章等珍贵实物展品,带领大家回顾各时代学雷锋活动热潮。趣味光影互动中蕴含了“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等理念。新颖的形式、详实的史料让观众切身感受到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的无限魅力。
本次主题展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崇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宝山区文明办、宝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宝山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 、东方网承办,大场镇党委、大场镇人民政府、大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协办。
主题展上,宝山区的社区小先生志愿服务项目特别引人注目。该项目理念源自陶行知先生1932年在宝山提出的“小先生制”,倡导生活与教育结合。近年来,宝山区将“小先生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发起推动了“社区小先生”志愿服务项目,让孩子们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社区,参与环境保护、楼道清整、关爱老人等社区治理实践,并带动家长一同参与社区服务,解决社区治理动员居民乏力的困局。此后,结合社区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推出6大场景(劳动、社交、教育、文体、安全和公益场景)下的12个闯关任务,整合设计“社区小先生”通关护照,完成10个任务就可成为“社区小先生”,表现突出的还会获评金牌、银牌小先生。近三年来,7.8万名少先队员到487个社区报到服务,带动约11万名家长参与社区治理。
除了社区小先生,居住在大场镇的两位耄耋老人的事迹也感人至深。98岁高龄的蒋孔悌和91岁的妻子赵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蒋赵”。2010年,蒋老伯在报纸上看到了“手拉手慈善助学”活动,报道中汶川地震灾区9名大学生的困境让老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二老当即决定要帮助孩子们完成读书的心愿,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因为手头资金有限,只能先资助9名汶川地震灾区困难大学生和1名孤儿困难学生上学。他们决定只留下两人的姓——“蒋赵”。自此,“蒋赵”一次次来到慈善基金会,资助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十多年来,他们将积攒的100多万元退休金悉数捐出,帮助130多名来自新疆、青海、宁夏、广西、四川等15个省市的贫困大学生圆了求学梦。两位老人的感人事迹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先后获得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上海市海上最美家庭、感动上海人物、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榜、第届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
志愿者是当代雷锋精神的体现者,他们在新时代下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据了解,“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上海市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主题展于3月3日正式启动,在全市各区文明实践阵地进行巡展。该主题展生动再现了雷锋的成长历程,展现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志愿者身上绽放的新光彩,让更多的市民知晓志愿者先进典型事迹,传承雷锋精神,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来。据悉,截至2023年1月,上海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60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超26%,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长112小时,志愿服务项目54万个,已完成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6015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因地制宜打造了文明实践“示范带”“益空间”“实践点”等1875个特色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