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卫健委不断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全力提升公共卫生体系“软硬件”基础,依托流程优化实现“预防-控制-治疗”全链条有机衔接。目前,我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保持下降趋势并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8年的22.3%上升至2022年的40.8%,高于全市平均1.4个百分点。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区连续3次荣获“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称号。
一是健全应急体系,夯实“防”的基础。不断强化机制建设,打造集指挥、协调、执行、保障、监督、反馈于一体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成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同步联网并入区“一网统管”系统,全面增强协同联动能力。依托数字化赋能,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不断健全多渠道检测预警体系,搭建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检测预警、应急管理和疾病预防的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对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能力。建立“三公(工)一大”“2+4+24”“3人小组”等工作机制,有效提升联防联控效能。
二是加大医疗供给,强化“治”的能力。持续提高医疗资源投入,今年年底将完成区疾控中心整体迁建、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工作。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区内医疗急救分站增至9所,枫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加快建设,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社区医院建设基本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设备配置,区医疗急救中心新增18辆救护车,区属4家医院添置核酸检测设备80台(套),4家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配置CT。通过不断优化硬件设施,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整体检测项目达740项,其中食品抗生素、工作场所、水质等方面检测能力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创”的水平。区疾控中心新增事业编制10名(其中机动编制5名)并新设应急管理办公室。2022年起对公共卫生专业应届生硕士以上人员给予最高12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截至目前,全区共有89人次公共卫生人员入选区卫健系统第11、12周期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2020年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全力支持公共卫生学科建设,灾难医学与卫生应急管理入选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学科,急危重症学科、传染病学科入选区第六周期医学重点建设专科,职业与环境医学、精神预防医学入选区扶持学科。此外,单列设置区卫生健康科研课题公共卫生专项,区疾控中心挂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