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境内峰峦叠嶂、云缭雾绕,奇花异草种类甚繁。优越的自然条件、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水,孕育了优质的茶草。当地人因地制宜,从家庭灶台制作到现代机械化加工,一代一代传承,制茶技艺在不停地变化,不变的是杯子里的那缕清香。通过多年来的政策支持、市场培育、群众参与,茶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富民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截至目前,我县有茶叶生产企业31家,茶叶小作坊34家。有“天华谷尖”地理标志1个,形成了“天华谷尖”“二祖禅茶”等为代表的一批茶叶品牌,2022年度茶叶销售额近5000万元。
一杯好茶,离不开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我县以适宜的海拔、土壤、气候环境,形成了规模化发展茶产业的良好基础。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开展茶叶专项质量检测,严格把好茶叶产品质量关。
当好裁判员。针对茶叶在生产、贮存及运输控制等关键环节的常见问题。
当好服务员。邀请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为12家茶企生产进行把脉问诊,提供技术指导,通过抓重点环节提升生产效能。
当好宣传员。积极开展茶产业相关培训,指导茶叶生产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及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今年县市场监管局协助1家茶叶生产销售企业办理商标质押300万元,破解了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为维护“天华谷尖”“二祖禅茶”等良好品牌形象,近年来,通过部署“春茶保护”等专项行动,同时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组织开展天华谷尖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滥用专用标志、假冒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多措并举,为我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强化品质管理。我县督促企业要按照产品质量技术要求及相关标准组织生产,从产品原料、工艺流程、产品包装等方面规范生产加工、提升品牌形象。强化监督检查。以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等区域为重点,对实体企业、电商平台、线上经营户等茶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产品外包装印刷内容、生产厂商等信息,核查进货台账等记录,严厉打击地理标志领域违法行为,提升品牌保护意识。
强化宣传引导。以“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余次,面对面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2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让消费者了解“天华谷尖”“二祖禅茶”历史、正确辨别真假以及维权途径等知识,同时也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我县有好山有好水,更有好茶。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简单概括起来就四个字——品、质、信、链,即品牌、质量、诚信和产业链。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打造品牌行业标杆,按照“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一个企业集群”思路,做精做优“天华谷尖”“二祖禅茶”等影响力大、市场价值高的品牌,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并完善授权、监管、保护等品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积极申报名牌产品,积极参与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着力将“天华谷尖”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茶叶企业品牌,增强太湖茶叶的知名度、美誉度。
保障茶产业质量水平。从种植环境入手,从加工环节见到成效,把每一个“小细节”把控好,把太湖茶叶品质提上去。建立“一片茶叶到一杯好茶”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
坚持做诚信企业。价格不是衡量商品的唯一标准,要做好茶,更要做诚信企业,用“一分价”既要买“一分茶”还要买“一分入心服务”。同时,鼓励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拉动更多的大众消费,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
探索茶旅融合,延伸茶产业链。因地制宜地将茶产业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太湖传统名茶的历史渊源、时代价值和文化底蕴,将茶产业发展与本地区域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结合发展实际,探索打造集茶园农业、休闲文旅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茶乡田园综合体。依托企业、合作社和家庭茶场,建设集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体验养生、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名茶主题庄园,努力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推进“专业+”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文旅部门的横向沟通,为企业提供专业平台,积极破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
优化“监管+”的营商环境。坚持监管与服务双重并举,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做好助企惠企服务工作,确保茶叶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打造“品牌+”的发展模式。大力挖掘和培育地理标志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品牌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