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2022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制造业扩量提质增效“1525”行动计划》,确立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的发展目标。
在刚刚结束的全市二季度制造业项目集中调研活动中,市委书记任泽锋明确指出,制造业是淮南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根基所在,必须在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进程中当主力、打头阵、挑重担。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市500万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54个,总投资790.82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220.74 亿元,1至5月完成投资72.27亿元,投资增速55%。
在潘集经开区(北区),一个个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标准化厂房建设紧锣密鼓、日新月异,项目建设“进度条”全速刷新,发展的铿锵脚步正稳步前行。潘集经开区(北区)在原有闲置7年的厂房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不仅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还节约了土地资源、缩短了建设工期、降低了建设成本,一举多得。
坚持把标准化厂房作为制造业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出台《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化厂房的指导意见》,建立定期观摩调度机制,推动边规划边招商、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边招商。积极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招商,目前全市在建标准化厂房384万平方米,已建成336万平方米,已使用213.6万平方米,推动形成谋划一批、建设一批、招商一批、落地一批的良性循环,打造中小制造业企业落地的坚实平台。
坚持把标准化厂房作为招商活动的重点,聚焦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按照“一企一策”思路,组建强有力的招商小分队,开展有计划、有目标、有准备的招商。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促成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淮南。
5月29日,中环低碳新能源6GWn-TOPCon电池项目投产,这是中环控股集团继去年12月2日2GW光伏组件生产线投产以来的又一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中环低碳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一、二期项目整体建设完成,总占地403亩,主要包含2GW先进光伏组件生产车间、6GWn-TOPCon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等,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项目一、二期园区总投资32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80亿元,税收1.8亿元,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
企业是最基本的市场单元,制造业强,企业必须强。近年来,我市不断引进有实力、带动性强的优质企业,并加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力度,培育引进更多充满活力的实业主体,逐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在扩大体量和做强做精上下功夫。坚持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四措并举,加大资金、税收、金融扶持力度,力争到2026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5万户。在做强做精上下功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瞄准主业突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点优势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兼并重组,促进裂变扩张。扎实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加大引育力度,力争到2026年净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户,高新技术企业数实现倍增。
在纾困帮扶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入企服务活动,深入了解企业所思所想所盼,认真梳理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让真心服务、有求必应成为常态。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量身定制支持政策,让企业在淮南放心发展、安心创业,形成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良性发展新格局,真正以制造业企业的集群集聚筑牢淮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根基。
4月20日,全市第四期政银企对接会上,9户企业和1个标准化厂房项目与银行顺利签约,签约贷款额达12.85亿元。2023年,一月一次的政银企对接会,工行、徽行、中行、交行四场专场共签约贷款额达70.595亿元,金融赋能助力制造业企业强劲复苏、加快发展取得显著效果。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要素保障,我市全面加快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配置,盘活土地存量等一系列措施,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审批改革“减环节”,破企业之忧。企业登记“一网通办”省级试点、“灵活用工”平台经济服务和监管省级试点落户淮南,“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前时限已压缩93.3%。制定并压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千名干部入企服务等制度。整合“办不成事”、涉企服务、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等窗口,一月份开展批前辅导20余件次,解决“办不成事”反映诉求3件次,提供绿色通道服务67次。
夯实基础“保要素”,化企业之困。每周召开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商会,高效解决项目用地、资金、能评、环评、安评、水电气热供给、用工等问题,形成“服务一批、熟化一批、开工一批”的滚动推进格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用好企业债、公司债、融资租赁等市场化融资工具,扩大制造业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占比,对资金暂时有困难但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深入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淮南将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把制造业作为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的主攻方向,突出抓好优质企业培育、“双招双引”攻坚、“创新+数字”赋能、质量品牌提升等重点工作,奋力挺起制造业的“硬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