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北小城洪泽的纺织产业悄然发力,引得业界广泛关注。
2022年初开局,台华新材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项目(下称“台华锦纶”)1月8日动工,总投资120亿元,是淮安市洪泽区迄今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2月10日,源涌绿色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业链项目(下称“源涌纤维”)接着开工,总投资也达到60亿元。
2022年10月份,洪泽区成功通过“江苏省高新纺织产业基地”评审。专家组认为,洪泽已形成一批以纤维制造、再生切片、纺纱、无纺布和服装加工为主的纺织产业,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形成了纺织产业新板块。
在既往形成的产业基础之上,洪泽正在迎来一波高端纺织产业转移的风口。抢抓机遇强链补链,打造百亿级产业地标,是洪泽纺织到2025年的新目标。
一根纱线“链”江浙,两省堪称纺织产业的“绝代双骄”。江苏的纺织产业规模总量全国第一,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浙江现代纺织产业在国内也名列前茅,化纤产量更占到全国近半。受成本等因素影响,浙江和苏南纺织业巨头正陆续向苏北布局。如浙江新凤鸣2021年5月投资建设了徐州新沂产业基地,恒力、盛虹等苏南化纤巨头相继落户宿迁。
洪泽年初开工的台华锦纶和源涌纤维两大纺织项目,全部来自浙商投资。从淮安市到洪泽区,对这一波产业转移均高度重视。
台华锦纶由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台华与洪泽成功合作,在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市场规模的同时,将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当时的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在会见该公司董事长施清岛时表示,将继续为台华在淮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最坚强的保障。
洪泽区级层面则始终与台华高层保持高频对接,协调要素保障前置落实,全力推进项目实施。2022年1月8日,台华锦纶项目在洪泽经济开发区开工,从签约至开工仅用70天,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80亿元、税收9亿元。
据了解,洪泽纺织产业主要集聚在当地经济开发区,59家纺织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达35家。“良好的产业基础,是我们能引来重大项目的底气。”洪泽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当地纺织产业已初步形成多个骨干企业领军板块集聚发展的态势;近年来,更是陆续招引了年产10万吨差异化混纤纺丝、年产8万吨高端再生纤维等一批重大项目。“源涌纤维项目落地洪泽,重要原因之一便在于能与现有企业形成上下游关系,能够构建完整的绿色差别化涤纶产业联盟,实现集群式发展。”这位负责人说。
目前,为更好抢抓这一轮产业转移“窗口期”,洪泽正在重塑产业发展空间。接下来,当地新规划的纺织产业区域内将不再新上其他项目,严格按照三大板块方向针对性招商。区域规划上,将328省道以西,幸福大道以东,九牛路以南,洞庭湖路以北片区列为纺织产业质效提升区,支持鼓励现有纺织企业做大做强,其他质效提升企业优先考虑置换纺织产业;同时在328省道以东靠近港口区域划出2000亩用地,用以集聚纺织项目;在特种纸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留下空间,单独新上纺织污水处理设备,为产业做大留足环境空间。
将废旧塑料瓶加工成夹克衫、西装、运动鞋,这听起来很玄幻,却已是一些国际服装品牌的生产现实。两年前,王志鹏、钟建峰等人在洪泽成立了江苏佩浦高分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佩浦科技”),致力于将“一只瓶”变为“一根线”。
“我国是PET产销大国,PET回收再利用空间很大。目前,顶级的再生切片多来自化学法回收,但存在回收成本高和危废处理难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另辟蹊径,采用物理法工艺突破规模化量产15d以内超细旦纤维级切片。”钟建峰说。
在洪泽区工信局今年所做的一份《关于加快洪泽纺织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中,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和产业链条不够完整是行业面临的两个问题。去年初投产的佩浦科技10万吨聚酯环保切片项目,正可谓切中肯綮。据了解,2022年10月份,该公司物理法制10-15d再生切片技术实现突破,成为国内首家物理法工艺突破规模化量产15d以内超细旦纤维级切片的企业,填补了行业空白,也让洪泽实现了从“一只瓶”到“一块布”的完整产业链。
“项目的顺利落地离不开地方的支持。”钟建峰说,2022年6月,洪泽区委书记张冲林组织召开工业企业家座谈会,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当时他们的瓶洗生产线还在搭建,因手续办理等因素造成厂房外蒸汽管道尚未接通。问题在会上反映后,迅速得到“一站式”解决。
在江苏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吉祥看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华山一条路”,必须不断满足最新的市场需求。比如,为了让衣物更保暖,他们研发了发热纤维;为了衣物抗菌抑菌,他们研制出抗菌抑菌材料。依靠创新,该公司在去年还入选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我们坚持规划先行,优化载体,注重扶持,帮助三联新材料等多家企业对接了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洪泽区委常委、洪泽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左鹏表示,将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强链补链延链为导向,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发展高性能纤维、高附加值面料、产业用纺织品等高档品,拓展医用无纺布等领域,向纺织产业链高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