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招引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102个,认定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沪丰优粮联盟我区订单种植优质粮食30万亩,苏北健康管理中心加快推进……一串串亮眼的数据、一项项优异的成绩,记录的是我区接轨上海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
自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以来,我区围绕接轨上海这一龙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克难求进,开拓创新,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创新体系,围绕“五个聚焦”,深入推进“接轨大上海深耕长三角”,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取得了较好成果,全区接轨上海考核工作继续排名全市第一。
聚焦产业链式发展。紧扣全市重点打造的“5+2”产业,我区强势主攻链式招商,重点发力“3+N”产业,主攻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氢能、应急、新材料、大健康、印刷包装、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进“龙头+配套”“研发+制造”全产业链招商,精心策划、全面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充分展示大丰、推介大丰,力促一批投资超百亿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强化外资项目招引,突破上海国企招商,围绕全区重点产业,密切与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商会及其他中介机构的联系,加强与上海国资委、经信委等部门对接,靶向招引上海临港集团、光明集团等国企产业链领军项目、创新链项目,加快我区建成优势产业集群。
聚焦重大项目推进。我区加快在谈项目落户,围绕在谈重大项目,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分类跟进,用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推动在谈项目落地。加快推动总投资达40亿元巴库斯改性石墨负极材料、20亿元擎朗商用服务机器人、10亿元中化学华谊压力容器、8.2亿元合和纸业、3000万美元NTN风电轴承等上海地区重点项目尽快落户。同时加快在建项目投产,聚焦项目实际开工率、列统投资率、竣工达效率,完善、强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阿特斯储能、洪田高端装备制造、奥凯明通等14个项目加快建设。对已竣工项目,我区持续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组织协调用电、原料、市场等要素,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折不扣落实“省42条”“市56条”“区58条”系列政策,帮助企业全力争取政策支持,助力重大项目尽早投产达效。
聚焦载体平台建设。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优质的载体平台能让各类资源在空间上形成集聚,促进项目“裂变”升级。我区加快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开工建设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航空产业园,推进长三角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助推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围绕粮食加工物流、油料加工、肉制品预制、葱蒜等产业链,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除此以外,我区同步加快科创成果转化基地、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科技孵化器、生态文旅康养和研学基地建设,加大与上海康养集团合作力度,将大丰纳入上海域外康养规划,联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试点开展长三角地区居民来丰旅居式养老、旅居式度假。
聚焦公共服务配套。我区深化医疗领域、教育领域、政务服务合作,加快中山医院苏北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扩大大丰人民医院与上海知名医院的合作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我区医疗机构中坚力量和教科研能力,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教育领域优质资源加快导入,巩固“沪丰”学校联盟,深化学科、课改等方面合作。持续做好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在政务服务领域的承接落地,推动跨省通办服务在更多领域落地应用,推进政务服务均等普惠,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移动CA互认互联,实现长三角区域内CA数字证书跨平台、跨部门、跨地区互认,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
聚焦向上汇报对接。我区持续加大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的对接力度,围绕飞地经济示范区建设、中央预算资金和产业支持政策等方面争取更多项目、事项列入到国家、江苏省和上海市年度工作计划。加大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对接力度,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下半年即将启动编制的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事项能够纳入相关的规划和计划中。加大与市发改委等部门的对接力度,争取在半年考核中取得较好名次,为全年接轨上海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考核工作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