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奉贤区 > 文字新闻
共赏“书圣”字里行间的魅力
发布时间:2023-06-14  来源:奉贤报  发布开发区: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

  6月10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奉贤博物馆,“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展厅中,除了有神秘的甲骨文、精美的青铜器,还有不少重量级的书法作品。其中还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展期更是只有短短一个月。

  在奉贤博物馆“丹甲青文”大展临近展厅出口处,有一个神秘的小单间,里面单独陈列着的就是来自开封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宋拓《十七帖》。作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晚年书风成熟期的草书代表作,《十七帖》可谓是今草书成熟之典范,它既是对前代章草总结创新的成果,又是后世多种草书风格的来源和启示,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此帖是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的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347年-361年),时间长达14年,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十七帖》是王羲之晚年之作,体势雄健,格调典雅,笔法精妙,为后代草书之绝、自古以来的书法爱好者多以此帖为临习草书范本。根据唐代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的记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及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由此可见,《十七帖》原件曾被唐太宗所得,收藏于宫廷。

  “其实在唐代的时候,这本《十七帖》法书的真迹就已经属于失传了。”奉贤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秦威威介绍,目前为止人们看到的《十七帖》,基本上都属于石刻本,主要有唐刻本和贺知章临摹本这两个版本。“我们说唐代尚法、宋代尚韵,魏晋时期其实是一个书法的转折期。在这一时期,行草书被推向了一个高峰期。”

  除了6月26日就要“率先回家”的《十七帖》,大展还有不少珍品不容错过。例如大周武则天亲撰的《升仙太子之碑》,碑文语势畅达,气象恢宏,其内还含有武则天自创的两个文字。“武则天一共自创过12个文字,这里面就包含两个,一个是‘圣’一个是‘月’。”秦威威告诉记者,这幅《升仙太子之碑》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上面“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字,武则天用的是飞白体,而它整个行文用的是行书,到了碑阴用的是正楷。“这也彰显出她权力的兴盛和她在书法上的成就。”

  此外,还有“明末四大书家”之一董其昌的行书《兔柴记卷》,以及明末清初书画家、与董其昌齐名的王铎的《清王铎行书立轴》和《王铎字条》。有趣的是,这几部珍品都位于同一大展厅,与居中陈设的青铜器中山王厝夔龙饰铜方壶相映成辉。

  “对于王铎的书法,我是属于情有独钟的。”秦威威站在《王铎字条》作品前娓娓道来。这是一幅行书作品,用墨精致、笔势有收有放,给人以跌跌荡荡、起起伏伏之感。“它用的材质也是和其他作品不一样的。”秦威威介绍,书画作品材质一般以纸本、绢本为主,但这幅用的是最高级的材料——绫,且是绫本中较贵重的花板绫。“我们从这一点也可以推测出他个人的重视程度,说明这也是他精心创作的一幅作品。”

上一条: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