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浙江嵊州的越剧,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剧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浙江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越剧艺术的诞生地,20年来,嵊州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出人出戏出精品”为抓手,挖掘整合越剧故乡资源,不断推进越剧的传承创新发展。
入夜,嵊州甘霖镇东王村的古戏台上,每月一度的越剧汇演正在热闹上演。登台的30多位演员,都是镇上8个村子的戏迷,一曲清丽悠扬的《孟丽君》,丝毫不输专业演员。
很多村民特别激动,村民蒋淑英告诉中国蓝新闻记者:“一点一点都是我们自己排起来的,他们鼓掌让我们更加兴奋了。”观众们也很投入,“看他们唱这么好,我也想唱几句。”
这座10米多高的古戏台,是越剧诞生地东王村的地标。但二十多年前,百年古戏台曾被一场大火烧毁,它的重生,源于习近平同志的一次调研。
2004年12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来到东王村调研,村委会原主任李秋顺一路引导作介绍,当时村里正打算筹集300万左右的资金重建古戏台,听说此事后,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李秋顺回忆道:“习总书记就问我,你这个资金是从哪里?我说一部分向老百姓自筹,另外一部分向政府部门争取,他听了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明总书记对我们传统文化、越剧文化的重视和关心。”
肯定了东王村重建古戏台的做法,习近平同志还走进当地越剧博物馆,饶有兴致地看完了40分钟的折子戏,并与演员、工作人员等一一握手。
“当时总书记坐在那里,而且带头鼓掌,这个场景让我非常感动。”嵊州市越剧团原团长谢顺泉回忆,当时,嵊州越剧发展正面临瓶颈,不少像东王村古戏台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大多年久失修,100多个剧团也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情况。习近平同志的鼓励,让现场每一个人都激动不已。“总书记说,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用实实在在的载体,让广大的老百姓喜闻乐见,寓教于乐。”谢顺泉说。
那次调研后,嵊州大力推进越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率先成立越剧文化发展专项基金,从基础设施入手,着手修复了一批古戏台和100多个越剧戏迷角。
已有40多年历史的越剧艺术学校,正是在那时得到全面提升改造。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校长钱江南感叹:“二十多架钢琴,一系列的演出服装,灯光、音响这些设备全部给你配齐,小到连碗筷都给你配好。”
恢复基础设施,只是振兴越剧的第一步。为了打破人才瓶颈,嵊州艺校开始探索传承班的新机制,由各大越剧流派嫡传弟子或传承人来“一对一”授课。为邀请到这些大家名家,学校师生跑遍全国各地,一次次上门拜访,最终越剧13大流派创始人的传承人都答应加入嵊州的越剧人才培养计划。
走进“范派”传承班的教学现场,越剧“范派”嫡传弟子,正在校正学生的发音和表演细节,连课表都是根据学生进度私人订制的。“越剧发展需要靠我们这一代一代人去传承、去发扬、去光大,把我知道的这五十多年舞台实践经验和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应该教给孩子们。”张伟忠说。
如今,传承班已进入第五届,前四届毕业生大都已成为各大剧团的中坚力量。20年来,学校还向近百个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近千名优秀演员、演奏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这也为嵊州繁荣和发展越剧事业明确了方向。越剧博物馆馆长俞伟说:“习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更多的还是要去研究越剧基因。如何去跟我们现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在嵊州市越剧团,一场新创剧目题材线索研讨会正在举行。剧团演员和编剧根据省里专家意见,正创作以嵊州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新剧目。针对新创剧目周期长的特点,嵊州还设立越剧事业传承与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已孵化出《核桃树之恋》等一批广受好评的新剧。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裘巧芳认为:“不断地改革创新,跟时代、跟观众更近距离,才能完成心灵上的撞击。”
去年,嵊州还携手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让一股越剧旋风席卷全国。
乘势而上,目前,嵊州在全球布点建设210个爱越小站,开设戏迷嘉年华、大学生荟萃等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如今的嵊州,处处有戏台,天天有演出,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来自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的博士生托比亚斯,希望更多的德国人能认识越剧,迷上越剧。嵊州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施棋明表示,要以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系列批示指示精神为指导,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推进越剧机制体制的改革,全力推动越剧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