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5月22日至23日,为助力涡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进一步推进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专项的实施,三产融合省级科技特派团在该县高炉镇、单集林场、星园街道开展科技服务,同期举办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需求对接会、特派团科技服务暨大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班。
安徽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大豆生产具有昼夜温差相对较小、湿度相对较大的生态条件,是我国高蛋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2020至2022年我省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6—7%,位居全国第3位;单产103公斤左右,低于全国平均单产25%左右;总产92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5%左右。”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志平介绍。
“此次技术需求对接会上,科技特派团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高蛋白大豆、小麦、玉米等主导产业的育种、高效栽培、初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特种肥料开发等,开展了深入交流,明确了未来的服务重点与研发方向。”涡阳三产融合省级科技特派团团长、省农科院加工所副所长程江华告诉记者,特派团成员与9家企业、10个村签约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他们将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以来,我省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该技术基于传统间套作创新发展而来,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是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在大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环节,黄志平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两种复合种植模式、玉米和大豆的品种选用原则以及合理施肥、化学除草、化学控旺等技术要领。
省农科院加工所、烟草所、植保所以及安农大、省食药院的专家还在培训班上就大豆产业发展趋势、大豆精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蔬菜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等作了专题报告,推介技术成果。“本次培训将科学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传授技术的同时,展示了科技成果给大豆生产带来的增产增效效果,增强了我们对大豆产业全产业链的认识和理解。”涡阳县楚店镇后水波村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林森说。
据了解,涡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马店集镇、龙山镇、西阳镇、高炉镇等6个镇(街道)62个村(社区),耕地面积36.41万亩,大豆种植面积35万亩。
“产业园致力于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加速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涡阳县经开区管委会副书记周伟介绍,产业园成立以来,依托县内大豆加工企业,深耕膨化大豆粉生产线建设及酿造调味品机械化、标准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六大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德运粮油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遴选为产业园大豆加工提质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共计获得1650万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
“在园区指导和帮助下,去年企业成功入选产业园大豆加工提质工程项目实施主体,获得了550万元的折股量化资金支持。”正宇面粉公司总经理曹广领表示,将加大豆面挂面产品的投资和研发力度,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争取在大豆加工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县围绕大豆产业提质增效做文章,引进大豆深加工企业,着力打造大豆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为大豆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涡阳县副县长冯飞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继续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抓好大豆种业提升、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等,通过“种植+加工+科技”,不断延伸大豆产业链,提升全县大豆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