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海盐文化,民间文化……文化植根这座城市的血脉,给了这片土地的艺术家不竭的灵感来源,也孕育出无数饱含盐城泥土气息的优秀文艺作品。
一头连着历史,一头奔向未来,近年来,盐城市文化馆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书写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上不断探索创新,自2016年以来,由盐城市文化馆原创的文艺作品中,有8件获得江苏省群众文艺的政府最高奖——“五星工程奖”,其中,曲艺快板作品《爱我你就抱抱我》更是荣获中国政府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实现了盐城文艺精品新突破。
以精品演出普惠广大市民,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幸福感,盐城市文化馆在屡获佳绩的同时,也探出了一条立足本地文化底蕴,不断融合创新的群文发展“盐城之路”。
好的文艺作品本就是源自生活、来自群众。讲述盐城故事,传递盐城声音,正是近年来盐城市文化馆文艺精品力作层出不穷的创作源泉所在。
2019年5月31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群星奖”揭晓,由市文化馆、盐都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合力打造的曲艺《爱我你就抱抱我》在各省市21个报送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三年一度的我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这是继2016年现代淮剧《小镇》荣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后,盐城在文艺精品创作领域填补的又一项空白。这也标志着盐城市成为中央文艺评奖改革后,首家获得两大国家级奖项的地级市,实现了“大满贯”。
《爱我你就抱抱我》以家庭教育为切入口,用曲艺快板的形式诠释了在面对子女教育、孩子心里的感受等一系列问题,“小切口反映大社会、小事件撬动大思考”,该作品从题材到表演得到了专家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而这背后却历经了近60场惠民演出的反复打磨和精益求精。“作品创作灵感取自生活,只有不断地聆听群众的想法和意见,才能成就一部优秀作品。”市文化馆馆长杭笑春表示,早在作品成形之初,市文化馆就深入到大中小学和社区、农村演出近60场,通过反复征求观众意见,一次次修改,一遍遍排练,最终成就“撞击心扉、催人泪下”的良好口碑。
该作品的成功是市文化馆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理念,繁荣盐城市地方文化事业的真实写照,梳理市文化馆近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的获奖作品,虽然表演形式各异,但扎根地方、贴近群众是它们共有的艺术特征,其“孵化+提升+反哺”的作品传播推广模式,也成为近年来我省群文工作中“盐城现象”凸显的关键密码。
去年获得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的舞蹈《发绣》是极具盐城地方传统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舞蹈取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台发绣”,市文化馆的创作者们将空灵的音乐与曼妙的舞姿结合,艺术地表现了发绣这一“以发代丝、以针作笔”的独特技艺。青丝秀发间,弥漫着唐风宋韵,千年民间艺术借助舞台娓娓道来,引得无数观众如痴如醉。
淮剧小戏《村主任喊你上直播》更是紧抓社会热点,讲述农民种植的蔬菜瓜果大量滞销,村主任带领村民“直播带货”打开农产品销路的故事。作品用通俗的语言、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展现了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担当和作为。
2019年夏天,盐城黄海湿地被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早在三年前,为了配合盐城市申遗工作,由杭笑春创作的新民乐《湿地琴韵》被搬上了舞台并展开巡演,作品在音乐旋律与舞台演奏方面处处体现盐城浓郁的地域特色,为观众带去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与听觉盛宴的同时,引发更多人去了解湿地、关注湿地,助力打响盐城黄海湿地的知名度。
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至今,内容在变,形式在变,但形成品牌、做出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人参与,是不变的主题。开门办文化的过程中,市文化馆创新服务理念,持续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日前,由江苏省文化馆承办的2023年全省文化馆工作会议召开。盐城市文化馆获得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其创办实施的“十馆联动”优秀群众文艺下基层巡演入选全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这正是市文化馆多年创新群文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市群文基础深厚,各县(市、区)文化馆在长期的发展中,均能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随着群众对艺术审美的需求不断提高,原本“一县一品”的特色优势相对单一,不能较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针对这一现状,盐城市文化馆牵头组织建立起“十馆联动”机制,通过与县(市、区)文化馆交流互动,整合全市分散的文化资源,开创了百花齐放、广纳人才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平台搭建了,有效的联动才能激发动力、催生活力。俗话说“高手在民间”,为了尽可能多地发掘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选拔植根乡土的优秀群文人才,一个名为“百团大战”的群众文化团队赛演活动应运而生。不以科班出身论英雄,面向全市广纳贤才,“百团大战”激发了全市范围数百支草根文艺团队的表演活力,上到耄耋老人、下到稚嫩孩童,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经过观众投票、层层遴选,最终评出了百支优秀文化团队,并在市文化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巡回展演,他们出自草根,又回到基层,用作品沟通了情感,凝聚了人心,和谐了社会,成为群众身边一支带不走的文艺队。“‘百团大战’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省里关注和认可,也开创了盐城引领群文精品创作,搭建人才队伍工作的又一个先河。”杭笑春介绍。
2022年2月6日晚,盐城市文化馆群星剧场内,来自滨海县东坎街道文化站的“美丽乡村·东坎有戏”火热上演,饱含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节目,让城里的观众耳目一新、喝彩连连。当天,仅线上观众就达到6.78万人次。基层乡镇“反向输出”进城演出,东坎街道并非孤例。眼下,各县(市、区)的基层艺术团体进城演出已成盐城市乃至全省群众文艺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农村基层的文艺节目、文艺团队走进城市剧场,改变了多少年来文化产品和服务单一从城市向农村输送的现状,实现城乡文化的交流互动。”杭笑春表示,正因为有了和县(市、区)的广泛合作联动,才有了一系列群文工作“盐城模式”的开花结果。
据了解,自“十馆联动”启动以来,已演出200多场,创作群文新作品近千个,线上线下服务百万人次,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人们了解和欣赏文化之美的重要窗口。当下,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也对文化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21年10月,市文化馆新馆正式开放。它集文化教育、艺术培训、非遗保护、公益演出、书画展览、数字体验等于一体,常态化开展书画展览、歌唱比赛、原创歌曲展示、免费艺术培训、文化惠民展演等活动,为市民提供门类齐全、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
然而,物理空间是局限的、人员数量是有限的,作为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市文化馆意识到必须借力互联网新技术,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手段,才能赢得更多的受众。在吸收全国数字文化馆建设发展经验,完善数字化服务设施设备的同时,市文化馆不断创新群众文化传播新方式,将文艺作品通过网络延伸向更广阔的空间,让更多的受众随时随地享受到文化大餐。
2022年,市文化馆先后创作了音诗画《新伟业 新时代 新征程》、音乐快板《初心永恒谱华章》、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等文艺作品,在多个主流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演,引起热烈反响,获赞无数。
疫情期间,市文化馆全体文艺工作者更是将舞台从线下转为线上,第一时间启动抗疫主题文艺创作,先后发布了快板《万众一心战疫情》《坚决打赢阻击战》,歌曲《春天不会远》《真爱人间》,戏曲《众志成城抗病毒》《人人做好居家防护》,朗诵《祝福武汉》《假如我不再回来》等二十多部视频作品。这些作品短小精悍、形式活泼,既有反映团结一心防控疫情的感人事迹,又有传授卫生防疫知识的实用功能。作品在刷爆朋友圈的同时,也有效地助力疫情防控,展现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保持住群文发展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杭笑春表示,目前,盐城市文化馆在“十馆联动”的基础上,组织发起“苏北五市”文艺联盟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和“江风海韵”沿江沿海六市文艺巡演,已实现市级层面文化馆常态化交流互动。未来,盐城市文化馆将通过拓展服务空间、创新服务内容、整合社会资源等举措,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供给,在弘扬盐城传统文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