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以夯实信用监管基础、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拓展信用数据应用、构建信用文化场景为抓手,构建信用监管全链条体系,压紧压实信用监管全链条服务机制中各方主体责任,打造信用提升新引擎,推动城市食品安全持续、健康、循环发展。
夯实信用监管基础,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印发《廊坊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工作协作机制》《廊坊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监管领导和协调工作机制、食品安全领域企业信息归集公示机制、食品安全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明确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归集与公示制度、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设制度、失信行为认定及信用修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将各级各部门产生的准入、许可、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全部归集到市场主体名下,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依规向社会公示。支持市场主体就产品和服务质量、文明诚信经营、遵守国家廉政法规等事项向社会进行公开承诺或自我声明,对在核查或者日常监管中发现承诺不实的,依法终止相关业务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者予以行政处罚,并纳入信用记录,构建“信用承诺”高地。截至目前,开展培训宣传100余场次,市场主体参与1.29万户次,5000多户相关市场主体参与推广信用承诺。
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深化食品安全共管。市市场监管局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专业模型,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立体化清单”画像管理。将信用风险分级和食品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相融合,结合每周更新的投诉举报和各级各部门产生的监督检查、抽检、行政处理、行政处罚等信息,形成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清单,并按照得分高低进行信用风险排名,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管理。根据风险等级,确定检查频次和比例,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部门内部联合随机抽查,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利用立体化的风险等级,实施重点监管和风险预警,并对信用得分低、排名靠后的食品生产企业发送预警短信,提示其依法履行主体责任、信用承诺。
拓展信用数据应用,强化食品安全共治。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共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强化信用约束。因违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在此期间失信主体及人员在担任公司法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融资、高消费、招投标、供应土地、政府采购、获得荣誉等方面将受到限制性联合惩戒。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以“优化营商环境、帮扶食品生产企业”为契机,主动为讲信用的企业在项目建设、合同签订、许可审批、安全生产、产品销路上提供信用“金字招牌”。开展“信用惠企”行动,实施“信用+金融”工程。
构建信用文化场景,筑就食品安全“共守链”。市市场监管局帮助有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记录等不良记录的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改变企业因失信导致招投标、信贷等生产经营活动受阻的局面,鼓励市场主体重拾信心。在处理各类违法行为时,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等因素,依法对轻微违法事项采取首违不罚、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处理措施。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服务模式,将以往“材料齐全后再受理”传统模式变为“边受理边完善材料”模式。引导相关市场食品经营主体特别是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自身合规建设,将遵守信用监管法规政策、守信践诺履约等内容纳入企业合规建设内容,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以守法合规为导向的信用合规内控机制。依托“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带动形成“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社会氛围,引导食品经营主体公开诚信经营承诺、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