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机床及机器人 > 文字新闻
给机器人“看病”,这“大夫”医术不一般——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王欣
发布时间:2023-04-28  来源:北京日报  

  “我的工作,相当于给机器人看病的‘医生’,要对机器人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进行数字化诊疗。”

  偌大的装焊车间,800多台机器人各司其职,机械臂灵活翻动,自动完成着新车焊装工序。身着深蓝色工服的王欣,穿梭其间,查看运维数据,眼疾手快地与机器人“打配合”,像是科幻电影中训练有素的特工。

  作为北京奔驰技术维护MRA装焊维护维修班长,王欣的“真实身份”,是给造车机器人看病的“医生”。

  小时候,王欣就对小闹钟、遥控汽车的结构和原理着迷,喜欢将它们拆解开一探究竟,再重新组装。没想到,长大后这“手艺”真派上了用场。

  机器人“医生”可不好当,毕业刚入行时,这份工作就给了王欣当头一棒。在自动化率高达98%以上的装焊车间,书本上的知识,显然跟不上技术的迭代更新。有股倔劲的年轻人,整日泡在车间里,跟在老师傅后面学习请教。

  想跟机器人“对话”,就得先过语言关,因为很多设备图纸说明书都是专业英语。王欣就买来机械类专业英语书狂背单词,从开始一点儿看不懂,到慢慢看懂一些单词、几段词句,最后达到完全无障碍,甚至还能给老师傅当翻译。

  入行十多年,车间里的机器人数量至少增长了十倍,王欣的“诊疗”方式也经历了大变革。

  “我身边这台库卡机器人,已经升级了好几代。控制方式上,也由工业总线控制升级为工业物联网。”王欣形象地解释,老一代总线控制时,所有设备串联,“医生”要捋着线找“病根儿”,方法原始;如今工业物联网控制,大部分诊断在电脑上完成,是用软件“望闻问切”。

  外科医生用绣花功夫缝合伤口,机器人“医生”需要有怎样的内功?王欣展示的一段视频中,他操控着机器人挥动手中的毛笔,自如写下“自动化学院”五个大字,横平竖直,棱角分明。

  结构精密的机器人,也有“卡壳”的时候。有一次周末检修,要对一台机器人的平衡缸进行更换,但由于长期工作磨损,平衡缸与机器人连接的销子卡死,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都没能更换掉。王欣不服输,非要攻克这个难题。手动拆卸不成,他便设计制作液压拔销器,使用液压泵,轻松将销子拔出,“方法总比困难多。”

  生产线有白班和夜班,机器人“医生”却要24小时待命,时刻为急诊做好准备。有时候,一台复杂“手术”可能持续20多个小时。“我们检修设备,其实跟给人看病一样,作为医生,不能说我下班了,手术明天再做。责任心跟医术一样重要!”王欣说。

  作为一名“80后”机器人“医生”,王欣开创性地建立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诊疗体系和各类设备故障检测系统,使车间自动焊枪故障检出准确率提升至95%,减少停机时间超过90%,整体运行效率远超国际水平。

上一条:软件定义汽车:四大模式解锁万亿收入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