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秀山县”),锰产业曾带来可观的收入。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让当地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20年12月起,秀山县对域内全部锰矿、电解锰企业、电解锰渣场以及上述对象周边区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调查。2021年,完成对该县锰产业区23家电解锰企业及其渣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调查。2022年,重庆市制定出台《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严格把控生产标准,推动该市锰行业落后产能彻底淘汰退出。
在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同时,秀山县没有“一退了事”,而是积极助力涉锰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打造乌江实业产业园,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建设以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为主、产值超1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
这是秀山县“以质促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秀山县高度重视质量强县建设,坚持“大质量发展观”,实施多项工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连续四年排名渝东南地区第一位,质量提升考核位居渝东南地区前列。近日,该县还举办学习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专题班,该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作专题讲解。
“以质促进”激发内生动力。秀山县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秀山县质量工作部门联席会等7个质量工作议事协调机构,推动质量工作末端落实。设立助推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池”,用于支持科技创新、质量品牌发展和质量安全抽检,兑现质量品牌激励奖励资金240万元,支持重庆海王生物建立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立质量增信融资体系,优化质量融资服务,2022年帮助483家优质企业完成融资贷款1.8亿元。
“以质促治”优化市场秩序。除了推动涉锰企业转型升级,秀山县大力开展23个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强行业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管理,推动纺织、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等领域安全零事故。持续夯实质量基础设施,聚焦新材料等五大产业,整合质量要素资源,建立了两个“一站式”质量服务站点,质量帮扶为企业增加可计算经济效益55万元。
“以质促效”打造兴业热土。秀山县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提升公共服务内涵,在产业发展上凸显出四大效益。一是该县制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建成特色种植业基地6.3万公顷,认证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280个,143家经营主体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注册,绿色、有机和地标农产品全部纳入追溯管理,500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农业增加值达35.8亿元。二是以技术创新、产品提升推动绿色工业高质量发展,该县现有科技型企业318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2022年申请专利215件,高新区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秀山县荣获2022年度重庆市工业质效综合评价一等奖。三是健全完善商贸物流发展“五大”体系,2022年电商交易额194亿元、同比增长4.9%,电商产业园荣获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5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四是坚持以品牌质量推动文旅服务业提档升级,当地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3个,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