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由20名浦东教师组成的赴美研修团队,在美国加州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浸润式学习。这是新区自2014年以来推选的第五批教师赴美研修团队,他们因此被称为“赴美五期”。前不久,“赴美五期”学员面向全区中小幼学校分享团队的研修成果。记者发现,经过5年积累,这些浦东教师对教育之道的聚焦点,已从单纯地关注课堂教与学,向更深层地关注学生社会情感的培育等教育“软实力”转变。
一次出乎意料的辩论 平等赋予学生表达机会
“学校应不应该布置课后作业?”这个看似无需讨论的问题,却是美国克林夫顿中学英语课上的辩题。它引起了“赴美五期”学员、进才实验中学教师严璐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反思。
关于那次辩论,严璐记忆犹新。她坦言听到辩题时有些吃惊,而学生的反应如她所料:22名学生全部反对布置课后作业。“这么尴尬的局面,我不知道老师该如何应对,结局更是让我始料未及。”严璐发现,原本准备担任裁判的美国教师,开始只身和学生辩论;10分钟后,部分学生有所动摇;之后,美国教师回归裁判角色,在接下来的学生辩论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改变立场;最终,赞成的有14人,中立8人,反对的则一个也没有。
辩论结束了,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思考却刚开始。严璐认为,美国教师在小组讨论中的一些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比如,能照顾到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引导他们逐步改变认识,并留有相互学习、反思调整、共同提升的空间;给学生充分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不给他们贴上“不对”“你错了”这样的评价,而是建议和鼓励学生“你再思考一下”“你有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我意识到,辩题的结论并非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经过充分思考、表达、争辩后产出的结果,这样的教育目标完成得水到渠成。”严璐感言,在辩论中她还深切感受到了一种“安全”感,在教师创设的开放、平等、信任的环境中,学生获得了身心自由,心灵碰撞成为一种享受。
一场被“冷处理”的风波 于无声处培育社会情感
“赴美五期”学员陈琳琳是杨思高级中学的英语教师。此次前往加州,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而是一场被“冷处理”的课堂风波。
在美国罗斯福中学的英语课上,来自古巴的女生和来自菲律宾的男生在课堂讨论时发生了争执。“女生情绪激动、男生沉默回避,教室秩序一下子就乱了。我当时先想到的是厉声喝止,但显然没有什么用;我又想到去找政教处,但美国学校没这个部门……”陈琳琳还没想出办法,美国女教师已经行动了——她先对所有学生做出“安静”的手势,教室静了下来;接着,她平静地问争执双方,能否在各自座位上安静几分钟,双方认可。之后,美国女教师继续上课,等课堂活动告一段落后,以提问形式引导全体学生讨论刚才发生的一幕。
“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争执双方的注意力逐渐被转到同伴的回答上来,不再执着于各自立场。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全体学生都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社会情感学习。”令陈琳琳触动的是,那位美国同行没有急于辨清孰是孰非,而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并理性地看待和讨论问题本身。“第二天我再去听课,发现争执双方已能正常交谈。我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比单纯的口头教育或调解矛盾更有教育意义。”她感言。
受这场风波的启发,“赴美五期”部分学员回国后也尝试在日常教学中渗入社会情感教育。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教师吴赛金,把从加州理工大学带回的纪念品当作奖品发给学生,鼓励在科创方面有想法的孩子追逐梦想。严璐则在班级设立了“肯定站”,鼓励学生通过一张张小纸条为他人喝彩,不仅完善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鼓励了他们欣赏他人,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一次学习方式的创新 隔空研修带动一大批
相较于以往,此番的“赴美五期”团队在学习模式、宣传形式、共享研修成果方式等方面也有所创新。
“20名教师身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带动的是所属学校同伴的同步学习和研修。”“赴美五期”班长、建平实验中学教师张燕军介绍,在研修过程中,团队学员注重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益,形成了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立体全方位的互动学习模式。团队首创美篇宣传模式,学员们分组制作的15篇美篇,真实再现研修过程,零距离对接浦东教育;团队建立了专属的腾讯微云网盘,所有学习资料实现完整共享;团队微信群兼具团队建设、分享资料、学习心得等功能;团队学员还组建了民主生活群、团队课题群、跟岗学区群等。“赴美五期”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担任书记的上海中学东校教师林丽华,在28天内组织了4次形式多样的民主生活会,主题涉及“谈在美学习感受”“谈归国实践运用”等。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教师在研修过程中通过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发布学习研修实况,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吴赛金、北蔡高中潘春红、浦东外国语学校倪永峰、杨思高中陈琳琳、临港一中姚煜等教师,还每天把日记、随笔、教学案例推送到所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上,及时和浦东教师分享研修学习所得。北蔡高中的青年教师赵冉冉虽没能前往加州,却根据同校教师潘春红近10万字的赴美研修日记和推文,隔空进行了同步研修。潘老师回国后,赵冉冉曾私下问她:“赴美研修本来就行程紧、任务重,你哪来的时间和动力?”潘老师回答她:“这样的学习机会太珍贵了,我每天和时间赛跑,常常写到凌晨三四点,就是想抓住一切机会观察、对比、思考、记录,多带点‘干货’回浦东。”据悉,杨思高级中学、临港第一中学等校已把“赴美五期”教师的研修成果转化为校本研修课程,对全体教师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