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黄山市印发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各项保障措施,通过优化四项举措扎实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城乡碳排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优化城乡建设绿色低碳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系统修复湿地等水体以及山体、废弃地。实施城市公交优先战略,推广应用绿色化、清洁化交通工具,倡导市民绿色交通出行。加快城市绿道步道互联互通,到2025年底,城市建成区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超过1公里,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80%,创建并授牌一批席地而坐“徽客厅”示范区。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8%。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发展,到2030年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80%。建设绿色低碳县城村庄、绿色低碳社区,探索零碳社区建设。
二是优化城乡建设发展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开展低碳片区试点,建成一批节能降耗试点示范项目,到2030年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提升新建建筑绿色化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75%节能标准,全市建筑能效较2020年提升30%。建设绿色低碳住宅和绿色低碳农房,推广使用绿色建材,鼓励选用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等建造方式。
三是优化既有建筑和设施节能降碳。加强既有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节能管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到2030年实现建筑机电系统的总体能效在现有水平上提升10%;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80%的区、县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加强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大力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加快城市水环境治理,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实现全域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到2030年底,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到2025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8.24%。
四是优化城乡建设用能结构。优化城镇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应用,推广空气源等各类电动热泵技术。到2025年底,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全市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推动农村用能革新,引导农村不断减少低质燃煤、秸秆、薪柴直接燃烧等传统能源使用,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动利用农房屋顶、院落空地等发展太阳能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