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科研楼报告厅里,坐满了“燕尾帽”,“仁济—杉达康复护士培养项目”正式开班。
在大健康背景下具有康复需求的人群体量巨大,康复护理专业护士非常紧缺。而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加强康复护理,正是高质量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要求,到2025年,康复护理专业护士培训比例不低于90%,但现有的培训途径和频率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这几年的年终述职会上,好几位科主任都向护理部提出,希望临床护士要会做康复,特别是肺康复和心脏康复方面的相关需求更为迫切。”原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赵爱平教授介绍,护士在患者康复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她们是执行者、教育者、咨询者、协调者、领导者,在与患者最亲密、最广泛的接触中,如能落实好早期康复的理念,就能真正促进医疗效果的提升。正是基于医疗一线对于康复护士的急切需求,“仁济—杉达康复护士培养项目”应运而生。
得知培训的消息后,仁济医院各科室护士踊跃报名,最终经过擂台选拔,50名热爱康复护理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胜任多学科协作沟通的护士成为了首批学员,她们中不少来自于院内亟需康复护士的科室。此外,还有来自仁济医联体5家医院的14名护士也在当日“入学”,她们中有人是从宁波、南通等地专程赶来学习的。
据悉,未来两个月里,首批64名学员将走进上海杉达学院,完成60课时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其中,实践学习占到35个课时,学员不仅要通过相应的操作技术考核,还要完成模拟案例和真实病例的两个案例考核。而在未来一年里,学员将把所学用在临床工作中:做一份科室康复护理计划,制作一份康复护理的科普视频,撰写一篇康复护理的科普文章等,最终结合学习心得和临床实操经验,写成一篇康复护理的学术论文并发表。
“我们期待,这一培训能帮助康复护士与临床医生、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临床护士共同为患者提供全程、专业的照护服务,形成‘医护康一体化'多学科服务模式”。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院长徐燕介绍,本次培训课程的教学团队“老中青三结合,专兼职结合,康复和护理结合”,康复老师们几乎都是双师型、甚至三师型教师,他们既是教师、也是康复治疗师和康复医师,除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有临床一线的实践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八成教师有海外学习进修的经历。
据悉,早在2012年上海杉达学院和仁济医院就开始了校企合作的探索。双方合作的《“共建、共享、共赢”民办院校优质资源建设赋能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案例,曾入选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此次“仁济-杉达康复护士培养项目”开班,创新了高校和医院产教融合的模式,也为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启了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