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涟水县博物馆开展了“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爱国精神”“清明节假期志愿服务使旅游更文明宣传”等主题活动,共接待了县内21家各类中、小学校,服务学生约30000余人次,让涟水县博物馆与学校共同打造的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立德树人的国之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近年来,涟水县博物馆为促进第二课堂教育多元化发展,突出红色涟水精神,让红色故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教材,提升馆校合作的新高度,与全县部分学校共同打造了以“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为载体、多样的红色活动”为表现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馆校合作”第二课堂,已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截至目前,受教育的学生达万余人。
“馆校合作”搭平台,塑造实践新课堂。突破了以往口耳相传的单一模式,把博物馆“烽火岁月”等展厅中的涟水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涟水保卫战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实地课堂的优势最大化,形成了理性与感性、书本与实践紧密对接,红色故事与历史遗址相互佐证、交融的博物馆教学特点,开辟了学生自觉认知学习的新路径;建立“互促互进,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涟水县博物馆爱国主义基地现场召开主题班会、诵读红色经典、唱响红色歌曲、观看红色书籍等方式,让学生在诵读、聆听、感悟等实践中把红色精神内化为崇高的思想追求。并根据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分层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青少年的参与、体验和互动,不断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馆校合作”聚合力,打造德育新高地。坚持将“红色课程”贯穿到教学、研训活动中,突出体验式、沉浸式课堂,引导青少年认知、思考、感悟,激发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从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与各中小学校着力构建“我在涟博修文物”“约你一起来打卡”“红色记忆·薪火相传”等德育教育体系,为涟水县各中小学生开辟德育第二课堂,在涟水博物馆见证专家维修红色文物中追忆革命先烈和回首峥嵘岁月中感受信仰的力量和使命的分量,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学生成长的思想根基,全力推动德育工作向重实效、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馆校合作”促发展,提质共建新基地。充分发挥涟水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入推进馆校深入合作,积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涟水县博物馆在近年来进一步结合著名作家吴强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日》及涟水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涟水保卫战时期的故事,开展了“重温红色历史 弘扬爱国情怀”“追寻历史根脉 探索中华文明”系列活动,并在清明时节与各学校合作在博物馆门前纪念广场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爱国精神”“清明节假期志愿服务使旅游更文明宣传”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把穿越时空的红色记忆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