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一村一品”是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在做好“土特产”文章上面,港城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已有14个乡镇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即日起,本报开设《走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系列报道,探索这些村镇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好乡土资源、培育壮大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乡村振兴助能进行有效实践。
一组数据响当当:目前,东海县黄川镇拥有草莓面积3万余亩,年产草莓鲜果5万余吨,产值达10亿元。
一串荣誉亮堂堂:中国草莓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草莓别致小巧,酸甜可口,芳香宜人,当笔者一靠近黄川草莓科技示范园就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果香,摘下一颗成熟的草莓,放在手中,宛如神奇的红宝石,就算不吃,看着也挺舒服。轻轻咬上一口,香甜的果汁顿时流遍全身,甜如蜜。
黄川有着近40年的草莓种植历史,先后引进了章姬、红颜、九香等10多个优质品种,近年来,该镇以“做大做强中国草莓第一镇”为目标,实施草莓产业“接二连三”工程,逐步构建草莓产业的现代农业体系,努力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投资5000多万元,在310国道沿线,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打造集“草莓育苗、种植、销售、采摘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效农业示范区。引进了年产3000吨草莓果酒的斯佳贝酒庄和加工草莓酱、冷冻草莓干的连云港福德食品有限公司入驻镇工业园区。同时,以乡村旅游为依托,沿国省干道打造“十里草莓经济观光带”,全镇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增加旅游收入过亿元。黄川草莓文化旅游节的举办,更是有力地提升了黄川草莓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港城草莓看黄川,黄川草莓看新沭。在新沭村,一栋栋围村而建的草莓温室大棚,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泛起层层白光,宛如一道道风起云涌的海浪,颇为壮观。
“随着疫情影响的远去,草莓的亩均效益又回来了,绝大多数都不低于3万元。”行走在白色的“海浪”间,种植8亩温室草莓的90后小伙子孙超告诉笔者,这两年搭上网络快车,草莓卖到了全国各地,今年80%的草莓都是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出去的。
如今的“莓”好生活,源自大家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黄川镇副镇长、新沭村书记孙永坦言,“十三五”期间,新沭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28,共528人,多年无村集体收入。另外,随着草莓产业的规模扩张和不断发展,制约草莓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瓶颈也逐步出现。
孙永带着村两委班子流转土地近300亩,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建设钢结构温室,组织草莓种植户外出“取经”,改扩建新沭村草莓交易市场,成立新沭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设立天猫电商服务站搭建交易平台。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进,草莓种植户亩产增加300公斤,全村草莓总产值达到4000万元,2018年,成功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现在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环境也美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