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浙江省宁海县“百校联百县兴千村”座谈会举行,推动校地协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全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范例,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发展规划处处长、人事处处长杨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主持工作)杨子强,以及艺术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新闻学院相关领导;县领导滕安达、方勤、徐旭东、郭文魁参加。
县委书记滕安达对中国人民大学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以来给予宁海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在简要介绍宁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表示,宁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1700多年的建县史,涌现了方孝孺、柔石、潘天寿等一批名人志士,尤其是生态优势明显,实现了国家生态环境创建的“大满贯”。同时,坚持工业强县,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去年,GDP突破900亿元,位居全省90个县(市、区)第30位,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持续争先进位。
县委副书记方勤介绍了我县艺术振兴乡村工作情况。她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为我们带来了艺术的火种,火种点亮成光,照亮了乡村振兴之路。经过近4年校地实践,艺术振兴乡村模式覆盖了全县18个乡镇(街道)44个村,并在全市推广,辐射全国。希望校地持续深化艺术振兴乡村合作,共同引育更多乡村人才,协同探索更多示范经验,一起奋进共绘振兴图景。
会上,张淳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助力宁海艺术振兴乡村有关工作,同时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签约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毛学峰介绍了“中国乡村振兴典型观测百县联盟”和“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宁海)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有关情况,并举行揭牌仪式。
王易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和宁海共同肩负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使命,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在诸多方面深化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接下来,要坚持高点定位,健全工作机制,探索联合发起成立全国性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联盟,为高等教育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新思路和新模式。要聚焦立德树人,注入人才“活水”,把乡村振兴作为实践育人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切实增强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扩展学科合作,建构知识体系,引导更多人大的优势学科以宁海为聚焦点、关注点、实践点,持续拓展合作领域。要弘扬优秀文化,筑牢精神之魂,大力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乡村创造性发展的蓬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