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们给水池加温,促进青蟹抱卵,并做好消毒等育苗前期准备工作。”日前,在一市镇蛇蟠涂创新基地宁波华大海昌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里,技术工人邬军校打开电锅炉,给青蟹育苗池加温。他告诉记者,今年公司采用了“藻类+贝类滤食+沉淀+消毒”的育苗处理工艺,3月底就能把最优质的种苗交到养殖户手中。
暖阳下,育苗大棚气温达30多摄氏度,曝气育苗池里水波荡漾,一只只约莫两个拳头大小的种蟹已“大腹便便”。邬军校介绍说,种蟹对水温要求极高,必须控制在27℃左右,通过加温,蟹苗的培育周期大幅缩短,也为后期的青蟹养殖争取了时间,避过了青蟹容易生病的8月,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这些‘蟹妈妈’都经过人工选育,比海捕蟹性状好,更适应养殖环境,产的卵也更健康。”
长期以来,一市青蟹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18年获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但是,青蟹人工育苗产量不稳定,是制约青蟹养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2017年起,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联合华大海昌公司,转换思路,以筛选出适合生长的品质优、生长快和抗逆(病)力强的优良养殖品种为目标,开展“拟穴青蟹抗逆(病)良种选育及繁育技术”项目研究。经过几年的试验摸索,加上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加入,项目研究陆续突破水质、环境控制、全流程管理等多项技术难点,在国内首次实现青蟹良种的规模化繁育,解决了青蟹养殖良种短缺的“卡脖子”问题,企业也因此被评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借助育苗技术,企业蟹苗繁育的成活率(指从受精卵孵化成为蟹苗)提升到15%,是以往的3倍,高的成活率接近20%。今年预计总产量相比去年增加15%左右,有望突破5000万只。“种苗培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一旦取得成功,就相当于掌握了财富密码。”华大海昌总经理邬时会说,科研上的高投入,让青蟹在保种成活率、出苗总量和单位密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企业效益实现翻番。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只蟹苗平均售价超过0.3元,浙江省每年要采购的青蟹蟹苗在5亿只左右,仅宁海一地,每年蟹苗需求量就高达2亿只,人工蟹苗仅占10%。规模化人工育苗取得突破之后,有望解决蟹苗供给荒,后续的养殖空间一下子被打开了。
目前,华大海昌繁育的青蟹苗除了供应本地和三门、玉环等周边地区外,还远销江苏、山东、福建、广东等地,销售版图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