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看我的糖人捏得怎么样?”“竹编作品总算有点样子了。”在安吉第二小学,每周三下午社团活动和每周五晚托班上,都会开展非遗现场教学。学生们对照课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实操,最后展示各自成品。
近年来,县文体旅游局与县教育局建立协作机制,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剪纸、皮影戏、竹编、纸扎灯彩等一批非遗项目传承人纷纷走进学校,让广大青少年认识非遗、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在心中埋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这些年,非遗传承人上课时间不固定,未形成体系,‘非遗进校园’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传承和发扬。”县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旅部下发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提出,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借此契机,我县组织专业人员编写非遗教材,在安吉第二小学进行试点,开设非遗特色课程,邀请传承人参与教学。
据悉,这套教材涉及竹编、糖画、烙画、吴均汤包、茶艺、皮影、岳家拳等7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分教本和课本,学习时间固定,以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自主报名为主,每个项目教学次数不一。“教材编写中,既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也注重技艺传授。”该负责人表示,以皮影戏教材为例,推出12个课程,从皮影造型、色彩、刻制、纹样到项家皮影的历史渊源等,内容十分丰富。
“培养学生对非遗长久的热爱是根本。”安吉第二小学副校长虞晓红介绍,2018年该校就启动了“山水间的非遗”特色创建工作,同时布置非遗宣传区域,打造“文化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此次学生们有了专门的学习教材,可以更深入、更系统地学习非遗项目,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焕发活力。
县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非遗传承常态化普及还需多方努力,除了编写教材外,接下来,该局还将鼓励更多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加强非遗师资培养,支持学校开展非遗展示、展演、竞赛以及互动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深层次了解中读懂非遗,让非遗在校园“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