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高标准农田等粮田变革,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筑牢粮食稳产增收“压舱石”。
翻耕晒坯、除草松土、开沟排水…近日,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的种植大户正在曾经撂荒的农田上,热火朝天备春耕。
“由于自然条件和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农民种植小麦经常亏损,很多农民每年仅种一季水稻。而部分社会资本盲目进入农业,大面积流转土地,有的亏损严重后便弃地‘跑路’。”说起冬闲田,含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李怀凌深有感触。“这就造成了农民不太相信流转大户、一些大户也不愿意服务分散农户的现象。”
为破解土地撂荒问题,含山县在“含山大米”核心产区试点农业生产“大托管”,让零散农户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将5000亩土地“委托”给铜闸镇长岗、大马、塔岗行政村,行政村再将土地“委托”给凌家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含山大米统一标准进行粮食耕种。村里有土地有资金,大户有技术有设备,村民有分红有增收,企业、村集体和村民都能享受到这一模式带来的红利,实现多方共赢。
含山县积极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开展托管信息发布和供需对接,制定统一的土地托管合同范本和扶持政策,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到2023年底,实现全县“大托管”面积达6万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75%以上。
连片成方的田地、阡陌纵横的机耕道、伸向远方的排水渠不时映入眼帘。2月底,在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小田变大田”整村推进试点项目现场,春耕备耕热潮涌动。
“以前都是连绵零散的小田,而且没有排灌设施,无论怎么费力,都没法做到高产。”环峰镇分管负责人裴仁海回忆从前,言语中满是唏嘘。“现在,小田整合成大田,机耕道扩宽了,水渠也建好了,农户土地流转承包费由原先的300元/亩提升到450元/亩,亩均效益可提升300元,户均增收约650元。”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东山村原本1723块碎片化农田被整合为406块方块田,改造面积达3300多亩,其中面积大于5亩的田块数占到了近90%。
含山县以“规模化、宜机化、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为方向,以“小田变大田”集成改革为抓手,全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1.79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6.3%。2023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改造提升0.63万亩,“小田变大田”改造面积4.5万亩,持续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条件。
连片种植的小麦即将起身拔节,10余台农用无人机徐徐起飞,穿梭田间植保作业……2月26日,在含山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内,农业专家站在田间地头,向农民讲解技术要点。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为了整合农业科技资源,聚集农业科技力量,含山县组建了复合型科技特派团和农业科技特派团。科技人才的帮扶,让农民种地更有底气。同时,在高科技机械化设备的助力下,智慧耕种新形态开启,与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合作,制定专属全程飞防病虫害植保服务方案,驻点开展技术服务,全县无人机飞防作业面积达8万亩次;推动嗨森农业科技与大疆科技合作,搭建农业智慧化服务平台,实现农田数字化、可视化、溯源化管理。
当前,含山县积极组织田管培训活动,发挥专家团队、科技专员力量,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农具助力春耕生产,提高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