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唐街道黎明社区的一处公房内,几位居民围坐一处,麻利地折叠手中的袜子,将其整理打包。
这是去年黎明社区和辖区企业共同建立的“红袜子”共富工坊。近年来受疫情影响,黎明社区部分袜业企业遭遇了用工荒。黎明社区在每月定期开展的“社企亲清会”上得知企业这一困扰后,第一时间把辖区闲置公房改建成包装作坊,宝歌袜业、青昇针织等近10家相关企业将来料加工业务搬进了社区、搬到了居民家里。同时,社区还发动闲置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通过“5+2”“白加黑”“暑假工”等灵活就业模式,参与到翻袜子、贴标签、封包装等后道工作中,一举破解了农户家门口就业和企业用工压力大的两难困局。自建成以来,“红袜子”共富工坊已带动200余人再就业,平均每月每人增收达2500元。
据了解,“共富工坊”是我市组织工作助力共富行动的重要举措,是连接企业与集体、产业与农民的有效途径。我市各地都在因地制宜,联合抱团,不断完善工坊带富发展体系。
在暨南街道,当地依托“南城红”兴村共富党建联建机制,将国伟科技公司、青瓦农场、泉润食用菌栽培场、许村番薯种植基地、新旭蓝莓基地、“天府之谷”休闲山庄等7个“共富工坊”建设纳入其中,形成了较强的整体发展合力,持续打响“南城农市”农产品品牌,累计解决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助力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
在同山镇,当地将“共富工坊”建设嵌入高粱种植、原酒酿制等同山烧产业生产环节,有效缓解了企业高粱原材料不足、酿酒季人手短缺等问题,同时带动山区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
在应店街镇,乡贤企业浙江金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为回馈乡里,经镇党委的牵线搭桥,在金海丝网分厂设立专门车间及爱心岗位,定向吸纳该镇剩余劳动力,让本地村民通过纺织、定型等技术活获得稳定收入,目前共有121名本地员工,占员工总数的60%以上。
如今,“共富工坊”已在我市遍地开花。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114家共富工坊,涵盖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等六种类型,吸纳就业人数5300余人,低收入农户235人,每年可为相关村集体增收经营性收入1960余万元、人均增收3200余元。
下一步,我市将以农村农民作为共同富裕的突破口与着力点,立足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全域打造“共富工坊”,通过全社会共商共建共享,切实放大工坊“带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