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巅、黄河之畔、圣人之乡,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美誉的山东,有着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而如何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时代同行,则成为考验山东智慧、关乎山东发展的重要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对于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山东来说,无疑要在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上作出示范引领“走在前”,让齐鲁大地成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重任在肩,砥砺前行。为持续推动文化“两创”走深走实,加快构建全省全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山东印发实施《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顶层设计为纲领,文化工程项目多点开花、齐头并进,进一步强化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阐发。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通过打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等平台,不断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擦亮儒学新名片;在文化产业升级转化方面,聚焦传统工艺,大力推进“山东手造”工程,加速培育“山东智造”产品等重点产业项目。这一张张山东的文化新名片,已为传统文化插上了与时代同行的翅膀,以充沛的生机和活力,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地生根贡献山东力量。
东风正劲,趁势“狂飙”。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山东抓准时机,部署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工作,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和“十大展示带”建设为蓝图,连点成线,在文化“两创”山东实践的画卷上涂抹下了浓重的一笔新色彩,成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引擎。
以“诗”为伴,共赴“远方”。如今的齐鲁大地春光正好,在拼经济、促消费的当下,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山东也必将以时不我待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诗和远方”的双向奔赴中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