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市财政支农“账本”可见,近3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超14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62.09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年。同时,实施增减挂钩,新增耕地奖补达15万元/亩,近3年累计新增耕地7.53万亩。
如何守好“菜篮子”?“依托都市圈深度合作,市财政年均投入1200万元,与合肥都市圈11个县共建蔬菜基地面积近6000亩。”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了保护种粮积极性,2022年,市级累计拨付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稻谷、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超11亿元,亩均补贴近140元。2023年,提前下达各类种粮补贴资金8.43亿元。
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政策投入。
为激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我市在固定资产投资、贴息贷款、政策性担保等13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2021年以来,市财政安排农业及种业等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4.6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近千家,撬动社会资本农业投入近百亿元。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2021年至2023年,市本级投入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超30亿元,截至2022年年底,产业类资金投入占比达55%,累计确权到村资产规模达43.17亿元。农村电商、设施农业、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等一大批产业类项目相继建成,为村集体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春日的合肥乡村,是一望无垠的绿,生机勃勃。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绿色种植,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和改善。2022年,市级先后投入绿色种植类资金1.7亿元,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3%;配方肥应用试点面积达183.25万亩,实现经济效益约5400万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速提力。2021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类资金超21亿元,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600多个。
与此同时,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域市场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至94%,乡镇政府驻地及中心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