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计划提出这样一份建议——研发山区智慧机械设备,发展大农业大科技。这个建议的核心包含三个要素:科技、智慧、人才。
耿福能介绍,这份建议的内容是他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果。从1996年开始,好医生集团在凉山州布拖县通过产业扶贫推广种植中药材“附子”,取得了明显成效。过去的一年里,好医生集团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着力科技创新,打造“产业发展”这一乡村振兴引擎,围绕富民兴村的目标,在凉山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形成了全产业链模式。这个过程中,好医生集团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助科研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实现项目实验、科技研发、良种培育、创新驱动和成果运用的重大突破,提升了科学技术在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成色、质量和效益。同时,不断加大推广农业机械,注入科技要素,在凉山州布拖县、喜德县和南充市仪陇县等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助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帮助当地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效增收的目标。
鉴于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实际成效,根据带领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项目成果和调研结果,耿福能提出3条建议:
一是建设大农业大科技: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重点产业的科研投入,建设“地方+基地(园区)+企业+院校”科研联盟,助推乡村振兴跨越发展。首先,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大农业,农业、科技、财政相关部门、科研院校、社会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村群体合力,打造农业、农村、农民、农科、农机、农技融合发展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政府相关部门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科研项目帮扶,加大科研经费、项目资金的支持,集聚企业高新技术平台、高等院校和国家各级科研院所的智慧,推动科研成果的加速转化应用到示范基地(产业园区),让科学技术逐步成为农业增产增收增效的重要支撑。其次,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科研平台优势,聚焦特色农业土壤、种源、产品、技术全要素进行科技攻关,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供应链。
同时,继续深化东西部协助机制、中央单位创新帮扶举措,在招商引资、基础投入,产业、劳务、消费协作同时,注重科技成果输出、科技技术应用、科研院校合作帮扶,科技企业入驻,科研人才培养,在重点区域打造科技“活水源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研发更具针对性的智慧农业机械,发展具有山区丘陵特色的农业机械化产业。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各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一县一品”,建立星级产业园区,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科技应用应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议相关部门研发更具针对性的智慧农业机械,支持脱贫地区(凉山等地区)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运用。以中药材种植为例,研发有针对某类药材的专用农业机械,提高精细化作业效率;开展农机机械作业补贴,加大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具备条件的特色基地和示范产业园大力推广信息数字技术,完善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灵活政策优惠机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广大乡村广泛应用数字技术。
三是滋养人才沃土,培养壮大农村乡土人才队伍,让人才“破土发芽”为乡村振兴持续“蓄能”。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人。科技、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以产业为主线优化人才培育和引进体系,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科研服务、创新创业问题。鼓励专家、技术骨干和科技人才下沉到乡村基层,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生产方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或种养大户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引导各级学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等建立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目录,组成乡村振兴的科技服务队伍,为农村地区提供亟需的科技培训、科普讲座、产业指导等服务。结合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设立专项资金,从农村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民间工艺人员中精心挑选技术技能强、思想觉悟高、经营思路明确的农村青年组成乡土人才队伍,重点培育支持,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和强力推动者。对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科技科普带头人、农业技术人才,表现和贡献突出者给予分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