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典故所蕴含的“礼让和谐”精神注入基层治理,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工作品牌,形成了以“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体系,以“信访不上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为目标的枫桥经验“桐城模式”——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最高人民法院2月15日发布的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优秀改革创新成果中,安徽省桐城市人民法院“创新‘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构建多元解纷新机制”获评全国法院“十大最具品质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
“六尺巷”作为桐城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其蕴含的“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精神内涵与社会治理的“法德融合、德润人心”有异曲同工之妙。2015年,桐城法院将“六尺巷”文化融入诉源治理实践中,创设“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辨法析理为着力点,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
桐城市孔城人民法庭内的“六尺巷调解室”里设有六尺巷典故浮雕、六尺巷文化长廊、墙上设置了“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操作规程,在化解纠纷时,法官以“六尺巷”典故开篇感化群众,调解过程中运用“六步法”释法明理,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像这样的调解室,遍布15个镇(街道)和226个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桐城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玉琴介绍,“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听”,耐心倾听当事人陈述,有话当面说;二是“辨”,释法明理,辨明是非得失;三是“劝”,宣讲“六尺巷”典故,劝解引导;四是“借”,借古喻今,借力调解;五是“让”,对标先贤,互谅互让;六是“和”,解决争议,握手言和。
群众之间有纠纷,除了到“六尺巷调解室”解决,还可以到桐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化解。案件在该中心受理后,根据案件类型,党委政法委主导派单给常驻中心的15家单位进行诉前调解,如针对家事纠纷委派至由妇联、心理咨询师、律师等组成的家事调解委员会进行专业化调解。桐城法院速裁团队进驻中心,全程指导委派调解。调解不成的,指导调解员完成案件移送、诉前鉴定、送达地址确认等程序性事项,再由速裁团队“接单”化解,形成“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调处、“全流程”解纷工作格局,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努力打造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2022年,桐城市人民法院新收诉讼案件5680件,同比下降15.61%,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降幅位居全省前列,诉源治理成效明显。
桐城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表示,桐城法院将继续实干快结、优化管理、守正创新,推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与执法办案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速裁团队优势,做到矛盾纠纷抓早抓小、应调尽调、前端化解,有效助力诉源治理、执源治理和访源治理,切实完善非诉解纷制度构建,深化诉与非诉对接机制,创新“法院+”机制,拧紧案件“增量阀”。